河南稅務:政策紅利落地見效 稅農攜手共慶豐收

秋分時節,瓜果飄香,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在中原大地上,廣袤田野生機勃發,農業企業奮勇前行。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近年來,河南省稅務部門全力落實惠農助農稅費政策,持續優化辦稅繳費服務舉措,以稅助農、興農,為農業產業鏈條延伸發展注入活力,為新農人創業致富增添動力,為筑牢產糧大省根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貢獻稅務力量。
多種糧、種好糧,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多打糧、打好糧的基礎。近年來,河南聚焦國家種業、糧食安全重大需求,實施創新驅動、優勢再造戰略,“百農系列”“周麥系列”“鄭麥系列”等等,一大批良種扎根沃野,為河南糧食連續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種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河南各地稅務部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落細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為種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注入源源不斷的“稅動力”。
在豫北新鄉市,集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拔地而起。今年4月,新的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后,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稅務局第一時間到該中心的建設單位和運營方——河南生物育種中心有限公司開展政策宣傳,輔導企業財務人員順利辦理了2877萬元留抵退稅,緩解了公司前期建設資金壓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在河南生物育種中心有限公司關於獲批2877萬退稅資金的報告上寫道:“平原示范區稅務局為生物育種中心高效便捷辦理退稅業務,是對中心建設項目的有力支持,展現了強烈的大局意識和擔當精神。”提及未來的發展,張新友介紹說,中心將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現科技、產業等高度融合,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同步發展,借助這一國家級創新平台,更多農產品將裝上優質“中國芯”,為“中國碗要裝中國糧”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在豫南有著“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之稱的信陽市淮濱縣,河南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內一片繁忙的景象。該公司與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密切合作,組建產業創新團隊,參與弱筋小麥的研究、種植、繁育和推廣,其研制的弱筋小麥優質品種,帶動周邊3個縣逾100個家庭農場開展育種。
“種業的發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公司負責人楊曄感慨道,“近三年我們已累計享受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近500萬元,得益於稅收優惠政策,公司才有底氣將資金投入到配套項目建設中去,也更有信心將企業做大做強。”
延鏈更強鏈,田間連起車間
既要種好糧,更要用好糧。近年來河南樹牢“大食物觀”,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做強特優農業,不斷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讓“小農戶”牽手“大市場”,推動糧食就地轉化增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走進河南豫糧面粉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色選儀、磨粉機、自動包裝機等機械設備發出轟鳴聲,正開足馬力生產。作為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年加工20萬噸小麥,有效帶動當地優質小麥種植。
受疫情影響,企業資金周轉一度出現困難。當地稅務部門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精准細致輔導企業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復元氣、促發展。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李建坤表示,“今年以來,我們加工小麥同比增長38%,另外還利用小麥加工副產品小麥麩皮和次粉等生產飼料產品,僅此一項就享受到免征增值稅69萬元的稅收優惠,節約下來的資金將用於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在河南飛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輛輛貨車魚貫而出,將這裡的優質玉米澱粉、澱粉糖等產品運往全國各地。2005年就開始擔任企業財務總監見証了公司一步步發展壯大的王光社表示,“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增值稅稅率不斷下調,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扶持越來越多,退稅力度越來越大。今年企業共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企業所得稅減免達530余萬元。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下,聯建種植基地達到20萬畝,帶動農戶4萬余戶。”
在遂平克明面粉有限公司,隨著今年1301萬元增值稅留抵退稅款的到賬,新項目二期正在加快建設中。該公司負責人張克明表示,公司正積極與地方農戶簽訂購銷協議,逐步實現加工原料的本地化、規模化和標准化,並通過多渠道技術服務,幫助農民掌握種植技術,提升農民小麥種植水平。
新農機、新農技,傳統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涉農企業加快生產,新技術、新設備和資金保障是關鍵。為有效解決涉農企業資金壓力,河南省稅務部門落實落細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以“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為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金秋九月,在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的5G智慧辣椒種植應用基地,紅紅綠綠的辣椒挂滿枝杈,萬畝辣椒喜獲豐收,這讓董事長王偌飛倍感欣慰。
依托技術研發,農機新設備的廣泛應用,播種、施肥、灌溉、打藥、採摘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了自動化操作。“用5G技術種植辣椒,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實現了增產增收。”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偌飛介紹說,“種、管、收、加、儲、銷、服”數字辣椒全產業鏈的自動化、智能化,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對勞動力的強依賴性,同時,採用數字技術種出的“智慧辣椒”,鮮椒平均增產30%以上﹔水、肥、人工等成本降低約50%﹔每畝經濟效益預計提高35%以上。
在企業大力發展數字辣椒的路上,稅務服務一直相伴左右。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劉廣戰介紹說,受疫情反復的影響,公司在推進辣椒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建設改造過程中多次受阻,資金鏈十分緊張。主管稅務機關及時推送稅費優惠政策,幫助企業享受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緩繳員工社保費用,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給企業渡過難關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目前,公司正在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認定通過后,我們能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后續研發力度會不斷加大。”劉廣戰說道。
每年6至9月的夏秋豐收時節,洛陽豐收芬美得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內總是燈火通明,工人師傅們忙著調試一輛輛即將出廠的芬美得大馬力重型拖拉機。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至今,企業享受農業生產資料免征增值稅、制造業留抵退稅等各項稅收優惠1590萬元,為企業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突破技術難關提供了持續動力。2021年年底,公司推出了首台濕式離合換擋拖拉機、帶架式重型FS3404拖拉機,並取得發明專利。(河南省稅務局 胡冰 張衛霞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