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換道跑出“加速度”(“十大戰略”進行時)

——以能力作風建設推進換道領跑戰略

逯彥萃
2022年09月16日08:02 | 來源:河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換道跑出“加速度”(“十大戰略”進行時)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然帶來我國區域經濟版圖的重構。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必須變革傳統的發展方式,才能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

  平煤神馬集團不再是“最會挖煤”的企業,旗下硅烷科技成功攻克硅烷氣制作工藝,吸引光伏業“鏈主”隆基加盟,延伸出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多氟多拿下號稱鋰電池領域“皇冠上的明珠”的六氟磷酸鋰,打破國際技術壟斷,從一家小化工廠躍升為全球動力鋰電池行業中的“巨無霸”……

  思路一變,天寬地闊。省委、省政府精准把脈、靶向施策,針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攻方向,創造性地制定換道領跑戰略,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在新興產業上搶灘佔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努力破解工業大省產業結構不優、后勁不足、資源受限,傳統路徑難以為繼的困局。

  今年前7個月,全省新增規上企業766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數字相當“給力”。

  穩住基本盤,傳統產業高位嫁接

  ——新技術的應用,變廢為寶。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煉鋼高爐晝夜不停。但廠區內,不但看不到滾滾熱浪和濃煙,連運輸鋼渣的大卡車也不見蹤影。

  “這主要得益於我們進行的綠色節能改造項目,鋼渣變成了綠色水泥材料,煉鋼余熱變成了電能得到回收利用。”信鋼節能項目負責人宋戈說,通過技術改造,信鋼實現了鋼渣回收率100%,余熱發電利用率92%以上,年發電量可達4億千瓦時,每年節省用電成本超過800萬元。原來的“包袱”,變成了財富。

  ——新技術的加持,提檔升級。“科技改變世界,智能引領未來”,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門口的標語格外醒目。主導研發的省煤礦智能開採裝備產業研究院裡一派忙碌景象,研發人員正在為海外用戶優化軟件服務方案。“通過數字化手段,鄭煤機早已開啟了國際化銷售向國際化運營轉變,取得了初步發展。”公司副總經理王永強介紹,鄭煤機不僅能向客戶提供煤礦機械“硬產品”,還能提供綜採大數據管控平台“軟服務”,軟硬結合已經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新技術的引入,點“食”成金。

  “以咱們地頭的玉米為原材料,引入現代生物技術,蝶變成可降解材料丙交酯、聚乳酸產品,成為下游紡織、可降解塑料、現代醫藥、3D打印行業的必需品。”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鵬告訴記者,新技術讓企業牽起了“農頭”到“工尾”全產業鏈,金丹科技也坐穩了我國乳酸行業頭把交椅,掌握產業鏈主動權。

  抓到技術紅利的金丹科技深知,隻有持續不斷投入新技術,企業才能繼續“領跑”。更令人欣喜的是,當前我省正結合資源稟賦,把傳統農業經濟轉化為蓬勃發展的生物經濟。相信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引入,將有更多“金丹”閃耀產業鏈。

  一個個生動的事例表明,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不等於產能過剩,也不代表低端產業,更不等於夕陽產業。嫁接新技術可以讓老產業煥發新生機。

  據統計,今年1月至5月,我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達39%,高出全國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增速從去年同期的中部地區墊底,一舉扭轉為中部第一。傳統制造業,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轉型。

  改造提升“老字號”,讓“老字號”成為新名片。對於傳統產業佔工業總產值60%以上的河南來說,傳統產業正在發生著令人驚喜的巨大變化。

  培育新動能,新興產業搶灘佔先

  ——項目為王,聚焦高精尖技術。

  在鄭州航空港區華銳光電的生產線上,一張張超薄液晶顯示屏晶瑩透亮。作為我省首批“三個一批”重點項目,華銳光電的投產填補了我省“缺芯少屏”的空白。龍頭企業的落戶正在形成磁場,加速吸引偏光片、電子材料等上下游制造企業向鄭州航空港區集聚,400億元以上的光電顯示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自從去年持續開展“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以來,先進制造業項目始終唱“主角”。在今年的全省重大項目清單中,先進制造業項目佔比68%。

  ——技術突破,提升高能級群鏈。

  引進新項目有助於實現產業技術新突破,而技術新突破也將成為招引新項目的底氣。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共河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河南仕佳光子的科研項目作為我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之一,被重點提及。仕佳光子完成的“光網絡用光分路器芯片及陣列波導光柵芯片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打破了國外對該類芯片的技術壟斷,實現了我國光無源芯片自主可控,為“寬帶中國”建設貢獻了河南力量。

  “技術的突破,帶來的是當地新產業的躍升。”鶴壁市發改委主任馬海澎介紹,仕佳光子這個“龍頭”,已經成為鶴壁招引相關產業的“形象代言人”,京東、阿裡等落子鶴壁5G產業園無不與此緊密相關。

  ——協作共推,實現高科技應用。

  “再見,‘小宇’!”今年中秋節,首次乘坐無人駕駛公交車的小朋友甜甜下車后,對“小宇”禮貌揮手。

  今年5月,鄭州在鄭東新區劃定了首個無人駕駛區域,繞鄭州金融島一周,全線共設置34個站點。這不僅意味著鄭州宇通造無人駕駛公交車行駛圈子擴容,也意味著我省推廣無人駕駛汽車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小宇”正在“領跑”。為了讓河南造無人駕駛汽車“叫好”又“叫座”,城市硬件與交規軟件必須同時起步,在這一領域,鄭州也在“領跑”。

  放眼全省,各地都在立足當地特色和優勢,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確定了1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國家級、省級產業集群梯次發展的良好格局。

  我省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興產業產值達2.6萬億元左右,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超過30%。屆時,具有河南特色的新興產業生態體系將成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王牌軍”。

  搶佔制高點,未來產業前瞻布局

  未來產業的主要特征就是“三新”:依托新科技、引領新需求、創造新動力。

  圍繞“三新”,河南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將重點放在氫能與儲能、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以先動,謀先機。

  ——深耕基礎研究,掌握未來產業核心技術。

  “怎麼用量子計算來解決我們的應用問題?隻有把這個問題研究清楚了,量子計算機才能落地,我們把量子信息技術應用研究擺在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說。

  為了做好這項基礎研究,去年10月,嵩山實驗室應運而生,鄔江興擔任實驗室主任。近一年來,圍繞量子信息技術,論証啟動基於量子增強的單光子成像雷達技術研究,與豫信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等,嵩山實驗室已經開始了從“創新之核”,到最終實現“產業旗艦”的探索之路。

  ——認准發展方向,集中“火力”率先起步發展。

  北京中關村延慶園,氫能創新產業園內的加氫站,一輛氫能大巴車緩緩駛入。專業工作人員熟練地操作靜電釋放夾、氫氣測漏儀以及加氫機,不到10分鐘,大巴車就補足了“口糧”。這個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網紅”加氫站,就來自河南制造。

  河南造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在鄭州727公交線路試運行﹔

  位於新鄉高新區的河南省首家氫能產業園一期項目今年年初全面竣工﹔

  鄭汴洛濮協同發力打造氫走廊,串起一個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的氫產業﹔

  《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9月7日公布……

  布局“21世紀終極能源”,河南“氫”盡全力。

  ——緊盯最前沿,敢於在“無人區”闖新路。

  “我們把中鐵裝備公司搬進了電腦裡,打造了與線下場景完全一樣的虛擬空間,每人都有數字身份,日常會議、研討都能在這裡進行,不再受時空限制。”9月15日,在2022年全國“雙創”活動周河南分會場,51WORLD—數字孿生平台公司的“創客”李博向公眾展示了元宇宙的魅力。

  8月27日,鄭州元宇宙產業園開工儀式在鄭州金水科教園區舉行。未來,項目總體實現運營后,預計每年可實現總產值約400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對鄭州元宇宙產業發展寄予厚望。他說,鄭州元宇宙產業園和聯盟企業,都是元宇宙產業“鄭州發展模式”的探索者。找到適合鄭州的產業發展路徑,推動鄭州元宇宙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功莫大焉。

  在產業變局的十字路口果斷選擇,在未來不是十分明晰的“無人區”安營扎寨,河南以先人一步的眼光、快人一拍的行動、勝人一籌的招數,前瞻謀劃、超前謀劃。作為內陸省份,河南的雄心是,爭取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未來產業先導區、示范區。

  傳統產業“優中培新”,新興產業“有中育新”,未來產業“無中生有”,河南正在全新的賽道上發力沖刺,快馬加鞭。

  專家點評

  立近謀遠 弄潮爭先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宇

  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大省,有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制造業的規模總量連續多年穩定在全國第5位,中部地區第1位。但是,河南傳統產業佔比高,新興產業佔比低,經濟效益與先進省份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些,都倒逼著河南必須選擇更具潛力和前景的發展路徑和模式,才能不再跟跑、並跑,實現新形勢下發展的新超越。

  換道領跑戰略的關鍵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河南實施這一戰略以來,鮮明地把構建以“傳統產業為基礎、新興產業為支柱、未來產業為先導”的先進制造業體系放在最為突出的位置,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下大力氣實施新技術嫁接、新模式提質、新鏈條重塑、新空間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態構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也充分印証了實施換道領跑戰略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從現有的實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實現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不斷打造新優勢,現代化河南建設一定會更加出彩。

  (本報記者 逯彥萃 整理)

  親歷者說

  我們是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鶴壁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胡德超

  中秋節前夕,我們海昌收獲了一個大單——成功中標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價值約3000萬元的新能源線束高壓檢測設備。有這樣的成果,最主要的是公司果斷選擇轉戰新能源汽車賽道,使得“朋友圈”不斷擴大,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總結企業成功“換道”的經驗,我們感觸良多。

  一是時代紅利,這是企業活得好的背景。我省近一年來加快了汽車產業布局,比亞迪、上汽等新能源汽車生產線紛紛落戶河南。海昌作為產業鏈上的一環,且趁東風好揚帆,成為實實在在的受益者,也成了細分賽道上的“領跑者”。現在,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今年前8個月產值超3億元,比去年全年總產值還要多。

  二是前瞻布局。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海昌是優等生。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我們必須把這個機遇牢牢抓在手中。海昌自主研發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明星”裝備——自動下線壓接機,成功進入寶馬、奔馳全球生產鏈,成為這些名車線束生產環節中的“中國制造”。

  讓我們最感動的是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建設海昌新廠區,從謀劃項目到生產線落成,涉及立項、審批、要素保障,協調起來不容易。海昌新廠建設被列入全省“三個一批”重點項目,走“綠色通道”,不管哪個環節出現問題,立刻得到解決。新廠從立項到投產,僅用了不到9個月。有了黨委政府做堅強的后盾,如今的海昌發展動力十足,已經成為宇通、比亞迪、長城等新能源汽車的穩定供應商。(本報記者 逯彥萃 整理)

(責編:霍亞平、黃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清涼登峰
  • 河南平橋郝堂村:送你一池荷風蓮香
  • 三門峽陝州區:葡萄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