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刀落,檳榔被切108片!非遺傳承人這絕活咋練成的

左手用檳榔鉗夾住一顆紅棗大小的檳榔,右手緊握一把大如蒲扇的切藥刀,手起刀落之間,一片片薄如紙、輕如羽、透如紗的檳榔片四下翻飛……6月25日,“中藥加工炮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朱改蓮,憑借一手“百刀檳榔”切制技藝,引來觀者嘖嘖贊嘆。
從小耳濡目染畢業后毅然選擇中藥行業
朱改蓮是國務院命名老藥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朱清山的二女兒,也是河南省青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作為非遺傳承人,朱改蓮承繼了老父親多年來潛心鑽研的禹州傳統中藥加工炮制技藝,從事中藥行業近40年來,她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被評為許昌市技術能手、禹州大工匠,並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許昌市朱改蓮技能大師工作室”。
出生於1962年的朱改蓮,從記事起就在父親切藥時在旁邊遞材料。中藥炮制工作又臟又累,特別枯燥,還不能有任何投機取巧。“陳皮一條線,枳殼賽紐袢……麻黃魚子樣,檳榔一百零八片”是歷代中醫藥工遵循的切制標准。一顆大如棗、硬如石的檳榔,切出108片是對藥工的基本要求。
“所有可供切制的藥材裡面,檳榔是最難切的。因為它又小又硬,但是隻有切薄才能最大地發揮藥效。因此對於學習中藥炮制的學徒來說,隻要切檳榔過關,就說明他切任何藥材都不成問題。”朱改蓮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從小耳濡目染了父親“鬼斧神工”般的技藝,畢業后她毅然選擇了中藥行業,決心把父親的匠心精神傳承下去。
俗話說醫不離藥。再好的名中醫,也要有好藥作為支撐,才能藥到病除。一名好的藥工,不僅要有扎扎實實的基本功,還要有不少絕活,才能在炮制時最大限度地激發藥材的藥性,起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苦練一個多月練就“百刀檳榔”片絕活
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朱改蓮從識藥選藥開始學起,了解每一種藥材的藥性和功效,掌握炮制的方法和技巧。
在學習切檳榔時,父親並沒有讓朱改蓮直接上手,而是讓她先學磨刀。
切檳榔用的切藥刀採用特殊工藝手工鍛造而成,為了使切出的檳榔片符合要求,每切半斤多檳榔就要進行磨刀,保証刀刃的鋒利和“薄片”的合格。
“磨刀和切藥一樣,都需要耐心和匠心。”朱改蓮稱,如果切藥刀用砂紙打磨,會很快就磨好,但是這樣的刀沒有用磨刀石磨出來的刀鋒利,切出來的檳榔片厚度也會不符合要求。厚一點的檳榔片如果入藥,無法完全激發藥性,治病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磨好一把切藥刀最少需要3天時間,而切出合格的“百刀檳榔”片則需要很長時間,因為切檳榔需要左手持檳榔鉗夾住檳榔,右手操著老式藥刀進行切割,靠的是雙手的配合。在切割過程中,稍有分神,就會切中檳榔鉗造成刀刃崩壞,需要重新磨刀。即便有名師指點,朱改蓮也是經過一個多月的勤學苦練,切中了十多次檳榔鉗,才能切出片片見邊、薄如蟬翼,能夠隨風飄舞的檳榔片。
“一個小小的檳榔,用機器不過能切出三四十片。在素有藥都美稱的許昌禹州市,一直保持著“遵古炮制”中藥的優良傳統。“禹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股王宏濤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該市現有的近千家藥行和中藥材店裡,老藥工們仍操著老式藥刀切割藥片,用幾十年辛勤練就的熟練技藝,承岐黃薪火,揚中醫文化。
除了百刀檳榔片,朱改蓮拿手的還有蟬衣清半夏、蝴蝶片川芎、盤香片陳皮、人字片枳殼、彩雲片何首烏、雲片鹿茸等。在2010年舉行的禹州市藥交會上,朱改蓮參加了中藥炮制技藝大賽,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