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王庄村:一號文件增底氣 不負時代不負春

2月22日,2022年中央1號文件揭開面紗,河南省唐河縣濱河街道王庄村黨支部書記翟春燕精神振奮:“‘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的目標,讓我們增了底氣、添了硬氣、沾了福氣!”
幾天前,在唐河縣2021年度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大比武集中點驗挑戰賽上,剛從企業高管轉型為村支部書記兩年的翟春燕從全縣500多名村支部書記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二名。
演講中,翟春燕說:“之所以說話這般硬氣,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底氣!如今的王庄,既重耕、又重讀,既崇德、又崇文,既蝶變、又煥新。”
說得好不如干得好,王庄干出了一堆“干貨”——
唐河縣紅薯產業園聯合黨委落戶王庄,王庄充分發揮中心村的支撐作用,把小紅薯做成大產業,實現優勢疊加、合作共贏。短短一年,把王庄從南陽市“全域黨建試點區”躍升為“全域黨建示范區”。
注冊“王庄.農家歲耕”商標,優質小米、粉條、石磨面粉等產品實現銷售額125萬元。
引進社會資本1500萬元,建設唐河縣首家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採用“研學+文創”業態,整村激活,帶動餐飲民宿發展,拓寬村民收入渠道,強力助推鄉村振興,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授予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通過鄉村治理與德孝文化的有機融合,2021年9月王庄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農業農村部等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
“好政策帶來好日子。王庄之變讓我們感受到了政策之暖,今年一號文件的出台,讓我們再次走進鄉村振興的春天,我們必定不辜負這大好春光!”翟春燕春風滿面。
2月23日,在翟春燕的帶領下,筆者來到王庄村,隻見村裡道路干淨平整,庭院精致典雅,植被郁郁蔥蔥,坑塘水平如鏡,村民滿面笑容,繪成一幀恬靜優美的田園畫卷。
走進新建成的農產品展示中心,筆者看到貨架擺著紅薯面、紅薯粉條、紅薯干、小米等各類琳琅滿目的特色農產品。“年前年后訂單特別多,尤其是我們自創的‘王庄.農家歲耕’系列產品供不應求。”正在分揀農產品的村民王萬才格外繁忙。
翟春燕告訴筆者,今年將招聘專業的電商技術人才,組建王庄抖音團隊,將現在單一的線下銷售變成“線上直播+線下銷售”,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培育出口味更好、品質更優、營養更均衡、特色更鮮明的農特農品,全面推動王庄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
在紅薯收儲庫中心,偌大的空間整齊碼放著一袋袋紅薯,一輛卡車周圍,忙碌的社員正在書強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書強的指揮下裝車。他說:“去年,在紅薯產業園聯合黨委的支持下,通過電商平台,僅銷售紅薯苗就達到1000萬余株,收入近百萬元。”。
李書強提及的紅薯產業園聯合黨委,是唐河縣發揮“唐河紅薯”品牌優勢,以濱河街道王庄村為核心,整合周邊的9個村黨支部,成立的紅薯產業園聯合黨組織,下設種植、技術服務、信息及營銷服務、勞務服務和綜合協調等5個聯合黨支部,推動聯合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植基地”,形成了集紅薯育苗、種植、儲藏、“三粉”加工、線上線下交易於一體的紅薯產業鏈,輻射周邊4個鄉鎮規模種植紅薯5萬畝,帶動轄區內215戶652人脫貧致富,打造出年產值超億元的紅薯產業“航空母艦”。
“這就是我們紅薯產業園聯合黨委投資9200萬元在建的科創中心,他將成為我們紅薯產業園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翟春燕指著眼前一棟正在施工的高樓介紹到。中心集綜合服務樓、紅薯種苗脫毒中心、脫毒種苗快繁中心、紅薯保鮮窖集群、農事體驗及紅薯文化展示中心為一體,建成后將提供鮮薯及深加工產品線上線下交易、紅薯及其它農作物種植加工技術培訓、農耕文化及薯文化展示、紅薯及其它農產品市場信息分布、紅薯等主要農作物種植加工技術科學研究、紅薯及農產品高端加工文創等六項服務,將成為“唐河紅薯”品牌孵化基地。
新年新打算,翟春燕和鄉親們心懷期待。今年,王庄不僅要將品牌做大做強,更要抓住1號文件的政策機遇,採取‘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籌建全縣首家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帶動餐飲民宿發展,增加村民收入。規劃藍圖顯示,項目將運用社會資金補齊鄉村振興產業硬件短板,引入企業社會化運營,將紅薯IP激活,將閑置資產變現,通過研學教室、生態餐廳、農耕教育基地、可食森林、萌寵樂園等載體,形成中國首個紅薯產業勞動教育基地。
“今年,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當好‘店小二’,通過服務好企業、服務好合作社、服務好村民,讓我們王庄產業更加興旺、鄉風更加文明、生活更加富裕。”翟春燕說。
一號文件東風浩蕩,美麗王庄御風而行。王庄村正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用黨建強基鑄魂,用產業興業富民,用文化成風化人,讓這個曾經的貧困村正由全面小康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轉變,一幅壯美的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唐河縣委宣傳部 左力 豐興漢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