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國樂為引非遺為線《新民樂國風夜》織就錦繡華章

2022年01月26日17:09 |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小字號

美國歌手Annie Kathryn Lowdermilk唐伯虎演唱、陳力寶吹響嗩吶伴奏共同演繹《百鳥朝鳳》。

1月25日晚,由河南衛視、優酷、蝦米音樂娛樂聯合出品制作的創新國風主題晚會《新民樂國風夜》正式播出。晚會在國風國韻的基底上,以傳統民樂入題,將蘊含於民樂中的深厚文化內涵與蓬勃的青春朝氣相融,展示了歷史與當下的文化傳承與碰撞,古老與現代的交相輝映,歷史與未來的相互交融。以年輕化的電視語態激揚傳統文化魅力,受到年輕觀眾的歡迎。河南衛視開啟了一場以國樂為魂的國風奇妙夜。

國樂為引 非遺為線 織就國風夜錦繡華章

管弦絲竹,仙樂雅音﹔余音裊裊,其韻悠長。《新民樂國風夜》以國樂穿針引線,勾連起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古樂跨越千年的回響。

晚會以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新表達為核心立意,以中國民樂為基礎,與流行音樂、民謠、戲曲、電音、傳統武術、舞蹈、舞獅等舞台表演形式跨界創新結合,創意性的以電影化制作的手法呈現,以舞台美術為基調,虛實結合,讓晚會浸潤在一種創造性的張力之中,頗具古典意蘊與獨特的風格化美感。

南海醒獅、南音、豫劇、越劇、傳統古曲、京劇、評彈……非遺文化隨處可見﹔流行、民謠、嘻哈、電子、雷鬼、阿卡貝拉……多種風格音樂信手拈來﹔中國、美國、哥倫比亞、贊比亞、委內瑞拉、埃塞俄比亞、塞內加爾……參演人員遍布世界。《新民樂國風夜》可謂是一台包羅萬象、貫穿古今、聯動世界的超級夜宴。

在演出陣容上,《新民樂國風夜》的舞台上可謂是集結了國樂的巔峰力量,中央民族樂團、北京民族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北京民族大學組成的民樂班底及馮滿天、陳力寶、趙曉霞等民樂大師悉數到場。

作為一場以“國樂”為主題的潮流跨圈晚會,戲曲大師趙志剛、袁佳穎,跨界藝術家趙文卓、吳彤,陳粒、好妹妹、龔琳娜、老狼、劉惜君、高旗、張瑋瑋、陳偉倫、小河等一眾實力派音樂人以及新生代藝人劉雨昕、乃萬也都參與其中,將一闕國樂史詩,活色生香的展現在大眾視野中。

風華國樂 詩詞華章 勾連傳統文化古今回響

填一闕新詞,國風脈脈﹔調幾聲弦音,民韻悠悠。一首首國潮味十足的曲調,或委婉,或鏗鏘,或柔美,或激昂,完美詮釋了中國民樂絢麗多彩的特點和富有生氣的獨特魅力。

《離騷》《蒹葭》《賀新郎》,《漁舟唱晚》《塞北江南》﹔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阮箏蕭笙到貝斯鍵盤……在《新民樂國風夜》的舞台上,處處是傳統與現代的激蕩,處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流淌。

“弦弦掩抑聲聲思”是何樣的憂愁?“空山凝雲頹不流”是怎樣的驚動天地?“芙蓉泣露香蘭笑”是何種的鬼斧神工?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詞郎朗,吉他、鋼琴、琵琶交織成一股纏繞的流水,穿過千年詞曲,流淌出歲月的思念與彷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羯鼓與架子鼓,隆隆鼓點下,小號聲聲怒吼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聲嘶力竭的無可奈何。

“技可進乎道 藝可通乎神”,仿佛來自天籟的空靈樂音,華麗柔美,民樂與西洋樂碰撞出史詩般氣勢,締造出大氣唯美的盛世柔情。努力探索中國民樂與世界音樂的共存共生共同發展,國樂華章在《新民樂國風夜》的舞台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民樂風姿 非遺華彩 傳承中彰顯文化自信

“嗩吶一出 定乾坤”,嗩吶以穿透力極強的音色,成為了具有強烈東方色彩的的民族樂器 並被賦予了濃烈的情懷。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作為嗩吶屆的經典曲目,《百鳥朝鳳》嗩吶一響,幾乎喚起華夏兒女血脈之中共同的震顫。晚會上由美國歌手Annie Kathryn Lowdermilk唐伯虎演唱,陳力寶吹響嗩吶伴奏,以及在吉他、架子鼓、鍵盤、長號、貝斯,和聲之下多層次展現的《百鳥朝鳳》恢弘大氣,兼收並蓄,更具國家化視野。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中國的兩個大日子:冬奧會和春年的節點上,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文化交流世界化、國際化、律動化!”《新民樂國風夜》晚會總導演、河南衛視國風工作室主編施睿說道,“《百鳥朝鳳》其前身是豫劇《抬花轎》,這個節目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著黑夜的消逝和朝陽升起的生動意境!”

“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趙文卓與舞獅團的開場節目《南海醒獅》,南獅颯颯,靈動如水。踩著隆隆的鼓點,在嗩吶、二胡、琵琶、古箏、笛子的映和下,醒獅上下翻飛,跳躍翻騰,動靜之間展現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神採的同時,民族氣節貫穿始終的涌動。

“醒獅不僅代表了一種民俗文化,醒獅精神更是象征一種剛強雄健的民族魂。”施睿表示,醒獅背后蘊含著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以舞台的形式將舞獅這種非遺文化和新的傳播方式有機融合,“藝術+科技”模式之下呈現非遺醒獅的新路徑,借此賦予傳統醒獅新活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無窮的寶藏等著我們去挖掘。以樂為載,以史通今。國潮出圈,根源是文化底色絢爛。”《新民樂國風夜》晚會總導演、河南衛視國風工作室主編雪芬表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技,更在魂。《新民樂國風夜》將民族元素與現代音樂充分融合,打造具有時代性的音樂舞台,以此喚起觀眾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記憶,因而升騰出“此生無悔入華夏”的民族自豪感,繼而增強文化自信。

雪芬表示,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民樂是傳統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大批國潮熱文化熱的背后,有著數不清的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默默的耕耘,“民樂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民樂應該在繼承中發展,隨著現代人的審美方式變化,民樂也在與西洋樂的交流和創新中走向新生。”

創新表達、科技賦能、跨界合作……河南衛視在前進的道路上勇敢嘗試、不斷探索。如何立足傳統文化打造大眾喜聞樂見的傳播節目依舊是一個永恆的命題。2022,期待河南衛視開新局、謀新篇!(記者慎志遠)

(責編:黃莎、徐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許昌:群眾的守護者 也有群眾守護
  • 中國好人王永甫: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 孕婦突發大出血 交警“鐵騎”護航上演“生死時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