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老公,如今上門來買茶葉的游客越來越多。你趕緊回來,把房子重新整整,咱再開個茶餐廳,在家就能把錢掙了。”
10月10日,國慶中秋長假剛過,商城縣伏山鄉裡羅城村河沿村民組村民徐海燕,就打電話給在杭州搞裝修的丈夫馬榮水,催他回家。
山高雲霧多,路遠人煙稀,大別山深山腹地出產的高山雲霧茶品質優良。因為前些年交通不便,鄉親們守著好茶葉卻賣不出好價錢。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信陽堅持“精准扶貧、交通先行”。2016年以來,全市農村公路建設總投資達47.13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8000多公裡,所有行政村實現公交車村村通。
路通了,游客進來了,山裡的土特產也有了銷路。裡羅城還被打造成“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吸引來旅游公司搞開發,前不久又被評為首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游客也越來越多。
在駐村扶貧干部幫助下,世代種茶的馬榮水,於2018年3月成立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領著周邊二三十戶貧困戶一起種茶葉、養土雞、開茶坊,還把經營范圍擴大到糧油、果木、食用菌、中藥材、油茶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銷售。
今年9月,村裡打造起580米的山村畫廊,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與村委會聯合主辦了“走百村、看脫貧——河南省脫貧攻堅影像回眸”攝影展,用4000幅照片和20多萬字,展出河南240個脫貧村的280個脫貧攻堅故事,還申報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在全國引發廣泛關注。“十一”長假期間,裡羅城裡20多家農家餐館天天爆滿。
山村畫廊正好經過馬榮水家門口,遇到有老人孩子走累了,熱情好客的徐海燕准備了桌椅讓他們歇腳,還經常免費給游客泡杯熱茶。人緣好,生意自然找上門。山村畫廊開業不到一個月,她比平時多賣了2萬多元的茶葉。
徐海燕覺得商機又來了,琢磨著把自家小院改造成茶餐廳,既能供游客歇腳用餐,還能多賣茶,所以她才催促趁著農閑外出務工的丈夫趕緊回家。
這個長假,裡羅城接待游客突破10萬人次。而田鋪大塆、西河灣、丁李灣、卡房、郝堂、大豐收農庄等信陽主要鄉村旅游點、傳統古村落,都出現了火爆場景。一批農旅、茶旅、文旅融合和鄉村採摘游項目,深受游客喜愛,成為信陽休閑旅游的新寵。據信陽市文廣旅局統計,8天長假,信陽接待游客492萬余人次,旅游收入超過30億元。
信陽市市長尚朝陽說,這得益於信陽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走出了一條綠色脫貧之路。
信陽堅持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增收的主渠道,疊加金融扶貧、電商扶貧、消費扶貧等多種手段,在抓好“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建成“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范基地1952個,帶動貧困人口30.2萬人。以信陽毛尖、山茶油、優質糧油、精品花木、稻漁共作等為主的特色產業百花齊放,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渠道。
依托山、水、茶、林、文等資源稟賦,信陽還持續推進旅游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積極開展全域旅游創建,加快文旅、茶旅、農旅融合和“紅”“綠”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一批美麗鄉村和精品民宿驚艷亮相,旅游扶貧帶動224個貧困村4.9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據統計,信陽已累積脫貧80.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10.88%,降至2019年年底的0.46%,92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所轄8個貧困縣也全部脫貧摘帽,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