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研學游更好地貼合傳統文化

潘玉毅

2020年09月01日09: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研學旅行成為一種趨勢。每到暑期,中國各大高校、博物館、科技館裡,隨處可見浩浩蕩蕩的“研學大軍”,那些加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研學游,更成為當下的熱門之選,受到許多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研學游”變成“研學熱”,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同時也與學校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學生對攝取知識的渴望有關。

  從活動的導向來看,研學游是值得鼓勵的。它以天地為課堂,以社會為學校,以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為老師,通過調動眼耳口鼻多種感官,讓學生們走出閉門讀書的窠臼,使“行萬裡路”與“讀萬卷書”得以完美結合,在研學中開拓眼界、增廣見聞,更好地感知這個世界的過去和未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但是,也有一些旅游公司和培訓機構“唯利是圖”,讓很多研學旅行變了味道,出現重游輕學、隻游不學、游而亂學的現象。

  研學指的是探究性和研究性學習,可見學習是研學的根本,而“游”只是一種形式,是寓教於樂的載體。這提醒我們,在研學游推進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本末倒置,不可讓研學流於形式,更不可讓它誤入歧途。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絕非道聽途說就能輕易領悟。與之相應,學生在研學過程中需要專業的講解和引導,如果打著研學旗號,給予的卻是“半吊子”的講解,灌輸的是些錯誤的知識,那這樣的研學之旅不僅毫無意義,還會起到反作用。

  想要讓研學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走近更多人的身邊,需要豐富它的形式,更要充實它的內容。惟其如此,才能激活人內心的向往,吸引更多人參與。針對部分機構和個人相關知識的匱乏,作為活動基地的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可組織開展專門的培訓,先讓研學的組織者和講解員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從而避免知識、信息的傳遞陷入錯誤的惡性循環。當然,場館本身亦可通過免費的館內展陳、團隊講解、智能導覽,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並通過預訂活動檔期、追責非法研學,疏堵結合,給參觀學習的學生更好的研學體驗。

  對於青少年來說,最好的老師莫過於興趣。想要增進孩子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就要加強研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與體驗感,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定制不同的課程。比如對傳統技藝進行場景重現,讓學生看完瓷器制作、古法造紙后動手加以實踐,從而更好地感悟匠心傳承,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一言以蔽之,就是通過形式多樣、創意十足的內容,循循善誘、講演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游中學、在學中研,在實踐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加強研學與傳統文化的貼合度。

  同時,活動的開展需要兼顧研學的公益屬性。當下一些機構和個人組織的研學活動,動輒幾千、數萬的花費,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從某種角度來說,虛高的價格已經背離了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的初衷。“走出去”不一定非得走出國門,“請進來”也不一定非得請專家教授,關鍵在於培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研有所得,學有所獲。唯有規范市場秩序,導正研學的公益屬性,讓更多學生能夠參與其中,讓更多免費開放的公共資源能夠為研學服務,傳統文化才能借助研學這座橋梁,抵達更多人的身邊,走近更多人的心裡。

(責編:辛靜、黃莎)

推薦閱讀

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一把提琴出確山(人民眼·返鄉創業)   一間不起眼的農房裡,六七名婦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細琢成提琴琴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詳細】

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向著強省、高地、家園,中原兒女愈戰愈勇   愈戰愈勇,始得玉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河南全省上下逆風破浪、危中尋機,戰疫情、抓發展、保民生,經濟呈現持續恢復向好態勢,全省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左右……【詳細】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