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圈出市民生活“幸福圆”

1分钟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分钟到超市,3分钟到戏曲合作社,4分钟到公交车站,5分钟到小学,8分钟到医院,10分钟到幼儿园……在淇县朝歌街道朝歌社区,居民只需一刻钟,就可以轻松享受便利生活。
“我们牢树为民、惠民、便民理念,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围绕‘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坚持高标准‘画圈’、高质量‘建圈’、高效益‘用圈’,形成了‘品质主城、覆盖乡镇、特色融合’的淇县生活圈建设模式。”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说。
以人为本综合服务优质高效
淇县将中心城区社区进行优化调整,建成运行14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社保服务、就业服务等基本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打通群众办事需求“最后一米”。鹤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开放式办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并依托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养老、网格服务等事项通过智慧平台进行精准管理,推动社区公众服务事项高效运转。雨露社区创新“345”特色工作法,收集解决群众关切的急事难事,找准“1+10+N”服务主载体,着力打造新时代“四有”品质社区。
优化阵地全民健身持续升温
为增强辖区居民的健身意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淇县积极推进体育场、公园建设。中心城区建有淇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心、淇县社会足球场、老年门球场等,现有健身房31个、篮球场地52个、乒乓球场地99个、羽毛球场地23个,淇县职业中专运动场错时对外开放。新建改造主题公园游园等13个,新增、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2.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9平方米,为群众提供了舒心安全的运动环境。
完善体系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淇县规划建设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着力构建县、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打造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助餐、助行、就医等“一站式”养老服务,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集养老、康复、医疗等为一体的桥盟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含日间照料中心、医疗中心、康复中心和24小时照护中心、培训中心等,设计总床位60余张,融养老、康复、中医调理、医疗、养生、健康管理及教学于一体,项目规划设计及运营服务结合国内养老服务经验,并基于全国首创“ABC”创新型社区居家养老运营模式,可实现桥盟街道下辖7个社区医康养综合服务全覆盖。
以文化人社区文化丰富多彩
淇县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其中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完成提档升级,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挂牌运行,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组建运行。淇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县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道德讲堂、基层党校、文化站、文化大院等县域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并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相继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490次,受益群众21万人次,培育理论宣讲进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骨干培训、健康伴我行、全民阅读、文明交通等优秀项目6个。日前,淇县6个淇河书屋、11个社区淇河书屋、11个社区文化活动站对外开放,太行中学、文庙中学建成投用。
特色融合便捷消费丰富多元
裕隆、龙凤缘等综合性超市,家园超市等便利店,200余家美团优选等电商自提点,大中小型餐饮饭店覆盖淇县城区,填补消费空白、促进消费升级。朝歌社区创新融入文化元素,推动文化消费升级,通过开设多项文化消费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文化熏陶,获得更高层次的消费体验。雨露社区充分发挥“十里芳菲”带动效应,高规格打造便捷消费圈,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打造休闲消费聚集地,开创鹤壁网红艺术文化新地标。
增加投入市政提质便民舒适
泰山路南延、卫都路东延工程建成通车,上街路、工业路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打造5条主题背街小巷,淇县加快推进城北新区“四纵六横”道路建设,群众出行更便捷。投资2.95亿元,高标准打造朝歌1号线,将水园和祥云桥、平康桥、绮罗桥、玄鸟桥、凌波桥等五座景观桥融为一体,形成一条集生态环保、旅游观光、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绿色长廊。
下一步,淇县将持续对已建成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站、就业服务站等功能元素进行完善,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切实发挥生活圈建设效能,圈出群众生活“幸福圆”。
(来源:淇县县委宣传部 杜习忠 邓万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