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跑出加速度 再造新家园  ——鹤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综述

范鑫
2022年03月22日13:20 | 来源:鹤壁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跑出加速度 再造新家园 ——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综述

灾害虽巨,却挡不住草木蔓发、万物日新。不知不觉已步入芬芳的三月,记者深入受灾地区采访时欣喜地看到: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内新修建的沟渠纵横交错,麦田里绿浪滚滚,一望无际;淇县赵家渠沿岸的5座交通桥梁重建工程项目工地焊花飞溅建设忙,大型机械穿梭有序,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鹤壁集镇西马驹河村易地搬迁避险安置项目正在进行基槽开挖和垫层浇筑,预计9月底竣工……

去年我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面对罕见雨情、重大汛情、频发险情、严重灾情,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守望相助,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迅速由防汛救灾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立足长远、综合施策,一项项任务快速落地见效,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及时恢复,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强化顶层设计

形成支持灾后恢复重建“1+9”政策体系

灾后恢复重建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承载着群众最殷切的期盼,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灾情趋于平稳后,我市第一时间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科学谋划、靠前指挥,多次深入一线专题调研,现场分析研判,推动工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开展民主监督、建言献策。市两会集民意汇民智,将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作为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

各级各部门综合施策、协调各方,开展结对帮扶,以等不得、靠不得、慢不得的责任感紧迫感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掀起灾后恢复重建高潮。

为更好地统筹抓重建、稳增长、促发展、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灾后重建、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全面胜利,我市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制定《鹤壁市特大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关于抓重建稳增长促发展保稳定的若干举措》以及防止因灾返贫、财政管理、种植业、畜牧业、工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支持等9个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措施,形成支持灾后恢复重建“1+9”政策体系,确保群众能看懂、企业可对号、基层好执行、落实有保障。

“我市坚持‘市负总责、县区主体、乡镇(街道)实施、村组自救、部门帮扶’,组建133个重点帮扶队一对一帮扶受灾严重村,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章程,细化责任分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市灾后重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正抓住有利时节加快推进各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确保汛期安全。

坚持项目为王

1302个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实施

3月18日,在小滩坡蓄滞洪区圈里分洪口门,机声隆隆,数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有序作业,近247米宽的堵口填料已经全部挖除,防洪堤已经重新恢复至原堤顶高程,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边坡修整,下步将进行浆砌石护坡。

“去年特大洪水时期,浚县5个蓄滞洪区全部启用,按照省里分洪指令,小滩坡蓄滞洪区是最后启用的蓄滞洪区,这里是该蓄滞洪区分洪口门。”浚县河道运行保障中心副主任王俊志介绍,当前,全县29个水毁水利工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正在加快建设,其中25个涉及度汛安全的水毁项目,确保汛期前完工,3个灌排工程和1个供水工程年底前完工。

据介绍,为确保各项水利设施能够在今年汛期发挥作用,保障沿线村庄安全度汛,我市启动水利建设冬春会战,大力实施水系贯通、排水除涝、水毁修复、农村供水、阻水畅通、旱浇涝排、城市除涝、道路排水“八大工程”,实施总投资67.2亿元的684个水利项目,已开工656个、完工558个,累计完成投资20.81亿元。

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我市建立行业部门与县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实行建账、理账、对账、算账、交账“五账管理”,通过“三个一批”、举办集中开工仪式、“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强督促指导等措施,紧盯项目抢进度,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用。

“我们按照‘先安全后保障、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先应急后完善’的原则,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灾后恢复重建。”市灾后重建办负责人介绍,围绕乡村住房、水利、农业、交通运输、能源通信、应急能力提升等15个方面,我市共谋划了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1302个、总投资312.52亿元,目前已开工1270个、竣工804个,项目开工率居全省第一位,完成投资居全省第二位。

加快复工复产

派出2300多名“五位一体”服务专员分包联系1500多家企业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点多面广、头绪众多,但保障改善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我市坚持人民至上,把受灾群众冷暖安危放在首位,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时隔数月,记者再次来到浚县小河镇袁庄村时看到:柏油马路平坦宽阔、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游园广场美观实用,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去年俺这里灾情很重,整村都被泡在水里,街面更是一片狼藉,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两条南北大路、一条东西大路全都铺上了柏油,给水管网、污水管网全部入地,B级、C级房屋全部修缮完毕,D级房屋全部拆除,35座基本完工。”袁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堂介绍。

想要有个家,是受灾群众的最大期盼;让群众早日回家,成为最急迫的建设任务。据了解,目前,我市因灾损毁的86522户住房已修复竣工85346户,涉及1176户村民的6个异地集中迁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及时足额发放补助救助资金4.98亿元,惠及受灾群众39.3万人;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识别“三类户”4471户、1.38万人,全都实现了应保尽保。

水退到哪里,复工复产就跟进到哪里。我市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在全市成立74个市县联动助企工作组,派出2300多名“五位一体”服务专员分包联系1500多家企业,全力帮助受灾企业复工复产、困难企业扭亏脱困、优势企业扩大生产,全市77个受灾停工项目、764家因灾停产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此外,围绕国土绿化、自然保护地、林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四大重点,谋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3个,目前已开工22个、完工7个,完成投资3.4亿元,完成绿化面积6.2万亩。”市灾后重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加快水毁农田修复

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完成省定任务,达133.79万亩

去年的极端降雨过程导致我市近121万亩农田及配套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其中包含96.2万亩高标准农田。

春早人更勤。3月20日,地处长虹渠、白寺坡两个蓄滞洪区的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内阡陌纵横,村民们正在开展田间管理,绿油油的麦苗孕育着生机。

“地里的麦苗刚开始有点弱,很让人担心,在农业部门和农技专家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现在麦苗一点点壮起来了。”连日来,浚县卫溪街道八里庄村的种粮大户秦敬科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看到抢种下的200余亩小麦越长越好,心里渐渐有了底气。

“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达80.3万亩,占灾后恢复重建总任务的66.4%,预计3月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部开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不久将会有更多的灾毁田变成高产田。

农业丰、天下安,牧业兴、供应稳。据悉,去年发生洪涝灾害后,我市第一时间组织排水散墒、排涝除渍,尽最大努力抢收抢种,共收购受灾粮食2300余吨,最大限度减少了农民损失。

数据显示,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33.79万亩,完成省定任务,较上年保持基本稳定,一、二类苗占比78.3%,较年前提升28.8%,苗情向好,远高预期。目前,2326家养殖场户恢复生产、占受灾总数的84.39%,存栏447.03万头(只)、恢复到灾前的73.88%。

着眼常态长效

6个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建设

经历了去年重大洪涝灾害的考验,各级各部门应急和风险防控意识大大增强、应急体系不断完善,不少重建项目着眼常态长效,将防灾应急考虑在前,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增加一道安全屏障。

3月8日,由我市与中国安能集团合作的重点灾后重建项目——豫北(鹤壁)省级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正式启用,首批50余名救援人员及部分特种装备已到位,标志着我市应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场地平整、直升机停机坪设计等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水陆两栖多功能起重车、动力舟桥、龙吸水、通信车等特种装备已完成入驻。”中国安能一局鹤壁救援基地技术骨干曾亮介绍,汛期前,将达到200人以上,大中型装备达到40台套左右。

该项目是我市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实现由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由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由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我市谋划实施了包括该项目在内的6个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采煤沉陷区防洪搬迁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恢复提升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确保今年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全面安全度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重建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于痛苦中熔铸坚韧,从灾难中汲取力量,在重建中实现超越。罕见的洪涝灾害,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往,更是一个前进跃升的起点。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许昌:群众的守护者 也有群众守护
  • 中国好人王永甫: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 孕妇突发大出血 交警“铁骑”护航上演“生死时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