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 河南团代表委员献策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指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粮食安全依然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牢记总书记嘱托,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的河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种子、耕地、收储粮等方面进行热议。
声音一:加强耕地非粮化整治 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
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耕地条件的制约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耕地“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全国政协委员徐忠富认为,要科学界定耕地“非粮化”的类型,分类整治,分期分批逐步化解,不搞一刀切。徐忠富委员提出,应普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功能区保护标志的建设,明晰农田地块类型,借助信息化手段,扫描标志二维码即可查询地块耕种的类型,让耕种人明白放心耕种。
他认为,应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粮食功能区防止“非粮化”地方性法规出台。科学编制好村庄规划,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景观的复合功能。
声音二:保护耕地提升地力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把农业质量搞上去,让土壤污染降下来。”保护耕地、提升地力,让中国碗盛满更多优质粮。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提出,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单一营养体系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需要从“三土三系”着手进行综合治理。
党永富代表认为,应作好系统性顶层设计,解决当前农业农村部门抓营养体系、生态环境部门抓污染体系、自然资源抓生态体系的碎片化问题。将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由单一营养体系上升为营养体系、污染体系、生态体系为一体的“三土三系”系统性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过程农业生产模式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需要。
声音三:支持建设国家级种业创新中心、国家种业实验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源安全决定着国家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高体健说,拿河南来讲,当前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多,但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市场上存在很多“小、散、弱”企业,种业“育繁推”一体化能力较弱,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不够成熟。
高体健委员认为,种业创新是个系统工程,应充分考虑建设国家级种业创新中心,在国家现代种业科技专项、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上向重点省份倾斜。此外,他建议推进国家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品种审定特性鉴定站、国家植物新品种测试站、国家农作物种子检测分中心等项目。这样,既补齐了国家级载体平台建设短板,也加大了国家级种业载体平台建设力度。
声音四:加强基层国有粮食收储管理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收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具有重大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提到,眼下,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面临基层网点多仓储能力良莠不齐、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单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做好地方储备粮收储管理,保障粮食安全?张亚忠委员建议,加大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在税收、融资、土地出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建立各地区粮食储备风险基金,助力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做好企业政策性粮食储备托底。
此外,他还认为,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解决政企不分、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盘活市场经营,保证粮食收储企业能够延长产业链条,发挥收储专业优势,提升代储、代管、加工及产后服务业务规模;提升科学储粮、绿色储粮能力,引进多元经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竞争力。
声音五:既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农业界住豫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委员建议:加大对种粮大县、种粮大户出台优惠扶持补助政策,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鼓励多种粮、种好粮;同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宋丰强委员认为,要发挥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做好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统筹工作,打好组合拳,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宋丰强委员表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又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