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安置37万受灾群众 看鹤壁如何做到零伤亡和零失联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人民网郑州8月24日电(王玉兴、程明辉)7月17日,河南省鹤壁市遭遇建市以来罕见的雨情、汛情、险情和灾情,面对37余万人的转移安置,做到了无一人伤亡和失联,鹤壁是如何组织这次抗洪救灾,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抢险救援和紧急避险措施呢?
8月24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鹤壁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常现顺把鹤壁市所做的具体工作总结为:突出“早”、落实“责”、重点“避”、发挥“统”的作用。
突出“早”,早安排,早预警,早组织。常现顺介绍,全国和河南省防汛会后,鹤壁市就及早动手,重点解决防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重要风险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在汛期来临之前及早督促整改到位;鹤壁市还及时建立应急、气象、水文、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会商研判机制,时刻关注“七情”即雨情、水情、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和舆情的变化,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
“7月13日,河南省进入汛期应急状态,鹤壁市就启动应急响应,制定应急四项机制。7月17日,当24小时降雨量刚达到80mm时,鹤壁市级指挥部就开始集中办公,及时会商研判,每日调度。什么时间上报启用哪个蓄滞洪区、什么时间关闭哪个蓄滞洪区、人员怎样安置、怎么转移、转移到哪里、后期怎么防疫、怎么分散安置等,都一一明确。”常现顺介绍。
落实“责”。鹤壁将全市的主要河流水库、自然灾害隐患点、城市易涝点、蓄滞洪区全部明确责任人,并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公示。鹤壁市在7月18日还制作了《防汛工作手册》《应急处置流程图》发到各县区和成员单位,严格24小时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对重点部门防汛值班情况定期抽查,全市通报。四大班子全部到分包县区、责任段开展工作。
重点“避”。常现顺介绍,面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鹤壁市坚持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和“生命至上,避险为要”。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共发布各种预警信息、避险知识、自救提示短信1000万条。比如鹤壁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预警应急处置机制,直接将信息传递到村、户,开大喇叭、敲铜锣。
7月11日、7月20日、7月31日两次极强降雨和一次大风前后时段,鹤壁市就将水库、河道下游村庄、地质灾害点、采煤沉陷区、城市易涝点、涵洞等薄弱环节紧急避险36896人,临时停用车库130个,撤掉广告牌、空中悬挂物1700处(件)。鹤壁市6个蓄滞洪区全部启用,短时间内累计转移安置91501户373871人。8月21日预报了可能的强降雨,该市又果断转移避险85656人。目前,面对自然灾害到来,紧急避险,让老百姓有自我保护和风险意识,在鹤壁市已逐步形成一种机制。
发挥“统”。常现顺介绍,鹤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10+N+X”工作组(即10个工作专班,N个相对固定单位,X个不固定单位),集中办公,统一调度指挥全市防汛救灾工作;组织大小会商研判近50余次,召开9次新闻发布会,每次新闻发布会参加单位不同,发布内容不同,及时回应不同时期百姓期待和关注的热点和切身利益问题。
据统计,鹤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共统筹部队官兵1792人,消防队伍432人,各种救援力量126余支6500余人,志愿者近万名,基干民兵2.98万人次,公安民警3.9万余人次,出动车辆3600余台次,加固堤坝1.89万米,装填搬运沙袋11万余个,挖运土石2.43多万方,救援围困群众1.72万人,调配各种救援物资、装备266万台(件)。用70多小时封堵了彭村漫溢决口,坚守8天7夜保住了浚县古城,用想在先的警觉、做在前的行动实现了“不伤亡一人”的金标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