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以健康中原建设为主题,重点介绍了我省“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十四五”期间推进健康中原建设的重要安排和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健康成绩单亮眼
人民健康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发布会上,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介绍了我省“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一份亮眼的健康中原建设成绩单令人欣慰——
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末,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7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4.35‰、5.91‰、10.46/10万降至3.21‰、4.67‰、9.27/10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6.73%提高到26.76%,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健康资源供给不断增加。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71张、执业(助理)医师2.78人、注册护士3.06人,分别比2015年增长30%、32.4%和41%。
健康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我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达到74元,比2015年增加34元,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发展较快,现有医养结合机构344所、床位5.2万张,婴幼儿托育机构2616个、托位10.9万个。
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药品和耗材加成全面取消。“十三五”期间,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由520种增加到685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面实施,药品价格持续降低。
此外,我省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覆盖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贫困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覆盖率“三个100%”目标,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县域内就诊率“两个90%”目标,有效保障了全省162.1万名因病致贫人口全部脱贫。
中原要出彩,健康中原必须先出彩。阚全程表示,“十四五”时期,健康中原建设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健康中原行动为引领,从预防、治疗、控费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让老百姓少生病、看好病、少花钱。
推进实施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工程、县域“三所医院”提标扩能工程、人才科技生态系统工程等“十大工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助推健康中原建设提质提速。
让更多“家门口”医院强起来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直接关系着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谢李广介绍,“‘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努力再争创呼吸、神经疾病等3至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完善省级医学中心专业类别,规划设置60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未来五年,我省将通过持续推进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省将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智民表示,“支持河南省中医院创建中医肿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好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争取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
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所有三级中医医院和70%的二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化康复科,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老年病科。
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省卫健委副主任黄红霞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持续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守牢公共卫生安全底线。
一是毫不松懈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对入境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及入境人员隔离场所、定点医院等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加快新冠疫苗接种,争取6月底覆盖全省常住人口的40%,年底前覆盖全省常住人口的70%~80%,尽快形成免疫屏障。
二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原行动。在“十四五”末,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癌症、慢阻肺、糖尿病防治网络,初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心脑血管疾病1小时“黄金急救圈”,每个县至少有1家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
三是稳步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整合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监督职能,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分级分类组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创新医防结合,强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能,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四是持续提升疾控服务能力。着力培养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流调、实验室检测人员。健全疾控体系人才培养、准入、使用、待遇、考评和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