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学生们在开封市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李俊生 摄
□本报评论员
开封书店街与西大街交叉口,有一栋青砖黛瓦的两层小楼,在周边高楼簇拥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旧址,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份刊物《中州评论》在此编辑、出版。创刊号文章《我们见面的话》开宗明义:“《中州评论》是在河南出版,是特别为河南人而办的。它将告诉河南的一切人们,在这个反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当中,应有的责任,应有的工作……”从保留下来的《中州评论》影印版和其他资料中,我们得以了解到当年中共豫陕区委的活动,虽然他们多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但已开始领导河南人民声援五卅惨案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召开的关税会议,争取关税自主,支援李大钊发动的首都革命……
这是革命的一个小片断,但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仍能感受当年斗争之残酷、英烈之豪情。多少艰难,多少坎坷,多少牺牲,英雄们奉献鲜血与生命,换得祖国山河无限壮丽、人民生活富足安宁。
崇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缅怀英烈、崇尚英雄,是为了进一步感悟信仰的力量,滋养初心使命,牢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是为了从英雄身上汲取奋发力量,像英雄那样坚守奋斗。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温英烈事迹、祭奠忠魂,必将进一步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奋斗“十四五”的强大精神力量。
英烈的故事要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对英烈故事的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读一本好书,了解一个革命故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激发认同感,产生情感共鸣,就能让红色基因扎深扎牢。
英烈的名誉要精心呵护。不可否认,有极个别人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在各种场合歪曲历史,抹黑英烈名誉,污损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伤害亿万人民的质朴情感。针对此类行径,近年来,一系列保护英雄烈士名誉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用制度刚性捍卫英雄尊严,践行着“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的动人誓言。捍卫英烈荣光,人人有责。要旗帜鲜明及时亮剑,严惩亵渎英雄名誉行为。
英烈的遗志要接续传承。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深情写下《可爱的中国》,畅想“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今天,方志敏烈士的憧憬,已变为现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继承英烈遗志,激发进取力量,把英烈们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奏响奋进最强音。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珍视机遇,开拓进取,我们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