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郑州1月28日电(肖懿木、常力元) 进口海鲜鱼类、肉类等是很多家庭餐桌必备的美味佳肴。近期,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及内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令大家谈“冷”色变。餐桌上的生鲜美味还安全吗?1月27日下午,河南省政府召开2021年冬春季疫情防控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南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付鹏钰介绍,目前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通过食物传播。
付鹏钰说,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它只能借助活的细胞,比如在人、动物的细胞进行繁殖,在食物表面一般是不会生长繁殖的,目前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通过食物传播。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进口冷链食品总体核酸阳性率很低。”付鹏钰说。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4日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13日24时,全国海关共抽样检测进口冷链食品样本1295692个,检出核酸阳性结果47个,其他样本均为阴性,核酸阳性率仅为万分之零点三六,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中的消毒就是针对包装表面的消毒,主要预防流通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接触感染风险。
付鹏钰强调,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它具有传染性,消毒是灭活病毒,不是破坏核酸,对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进行核酸检测,查出来都可能是阳性。另外,进口冷链食品,包括其他货物,检测出来的阳性的病毒污染量都比较小,而由于污染造成感染,一般来说必须是污染量比较大,同时还需要长期反复接触才有可能造成感染。
付鹏钰提醒,对于消费者而言,接触到被污染的食品的几率非常低,即使不小心买到了被污染的食品,只要大家日常保持手部卫生,烹饪食品坚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水果食用前用流水清洗、削皮食用,做到这些的话,造成感染的风险就会非常小。“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消费者因为食用冷链食品而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