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梅 摄
人民网三门峡12月31日电(张毅力)遇到灾害天气有赔偿,价格下跌还能补差价,河南试点“保险+期货”项目,三门峡苹果率先“镀”金。12月30日下午,河南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理赔仪式暨总结交流座谈会在三门峡市召开,试点项目2503名承保户全部获得理赔,户均赔款4080元,理赔总额1021.21万元。
据了解,今年8月,河南省财政厅、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印发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方案,项目在三门峡市陕州区落地,由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海通期货、永安期货、国泰君安期货与新湖期货承办,试点期限两年。目前,第一年试点工作进入理赔和总结阶段。
据介绍,三门峡苹果面积约174万亩,年产量186万吨,位居全省第一,产值达36亿元以上,是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生产区”的主产区之一。陕州区25万亩,是全国5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苹果种植已成为当地贫困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作为经济支柱的苹果面临风灾、雹灾、冻灾、旱灾等自然风险,以及价格下跌的市场风险。
“今年果价跌了也不怕,因为树上套着袋的苹果已经镀了一层‘金’。”陕州区西张村镇石原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尚文峰介绍,合作社有成员200多户,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开始后,他便鼓励引导社员积极参保,最终投保面积964.1亩。根据苹果期货保险的保险责任,总共得到理赔款58.8万多元,合作社成了首批尝到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甜头的种植户。
中原农险副总经理雷廷军介绍,普通的苹果保险责任主要预防传统的自然灾害风险,每亩保额3000元左右。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将每亩的保险金额从3000元提高到1.35万元,保障水平提升了450%。地方特色苹果种植保险与苹果“保险+期货”的联合开展,使得试点地区农户获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双重保险”。
从保费方面看,苹果价格保险保费农户仅自缴10%(其中贫困户自缴保费由市县财政解决),郑商所补贴800万元,其余部分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财政支农的效应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统计,首批试点项目共承保苹果现货30117吨,覆盖苹果种植面积16732亩,承保2503户,每亩保额达1.35万元。其中,贫困户次占比72.39%,面积6350亩。截至目前,所有承保农户赔案已全部结案,赔付总额为1021.21万元,赔付户次2503户,受益户次率达100%,亩均赔款610.34元,户均赔款达4080元,相当于为陕州区果农提供0.34元/公斤的直接价格补贴。
农业保险在精准扶贫体系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本次试点承保覆盖72个村,贫困户占比72.39%,统筹兼顾苹果优势生产区和贫困种植户。在此次理赔中,贫困户户均赔款达2140元,达到全国脱贫收入标准线的50%以上,为贫困户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