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脱贫路上,他们自力更生

2020年07月06日11:29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真没想到,党的扶贫政策不仅可以让贫困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日前,在邓州市张楼乡刘楼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建立如此对笔者说。

随后,在该村采访脱贫户孙君树时,我们才真正理解了孙支书这句话的含义。

今年40岁的孙君树,因为妻子几乎失明,17岁的女儿和10岁的儿子都视力失明,女儿读初中,儿子上三年级。2016年,孙君树家被识别为贫困户。虽然社会各界向他家伸出援手,各项优惠政策也向他家倾斜,但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孙君树,每天都以酒浇愁,不思进取。

“看到儿子破罐子破摔,我这个做母亲的很生气。人啊,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孙君树的母亲张建风说。

2017年,当帮扶人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走进孙君树家;当村干部一次又一次找他、劝他;当扶贫的优惠政策一项又一项落实到位;当母亲一有时间就不断地劝导……沉沦多年的孙君树站起来了:“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长此以往,孩子怎么办?”在村里的协调下,孙君树种植、养殖全面开花,一个村民眼里曾经的醉汉,一门心思扑在了农活上。

养殖从一只羊发展到现在的近30只;全村每人一亩半地,四口人的6亩地,孙君树嫌少,又扩地20亩,一个人在田间忙碌;遇到农闲就到附近的工地帮工。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自己简直是判若两人,懒惯了,不想干活;干活习惯了,就懒不起来了,现在每天都有许多事在等着我去做。”这是孙君树的心里话。

也正是孙君树的自力更生,2018年,他家顺利脱贫。2019年,孙君树又购置农机为附近的村民耕种,钱包越来越鼓,让他很开心。

“去年,除去所有开支,年纯收入13000多元。”孙君树笑着对笔者说。

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张楼乡,像孙君树这样靠自身“造血”、不依赖“输血”、走在脱贫路上的贫困户确实不少:孙渠村孙成栋弟兄三人,依靠养牛收入倍增;老君村贫困户刘红,一个人养了40多只羊;大王村81岁的贫困户李长田养牛养羊……在这些自力更生靠自己脱贫的众多贫困户中,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患尿毒症、依然坚持在田间劳作的大王村贫困户李春双身上。

上有87岁的母亲,下有三个孩子,妻子智力有问题,自己患尿毒症,这样的家庭生活状况,一点也不难想象。

“每隔两天,我就要去医院透析,一个月透析费最低也得4000多元。”在大王村李春双的家里,他说,“一会儿我就要去做透析。”

“春双很争气,不但农活干得好,还养了两头母猪,投资购买了两台农机。”一旁的村支部书记王丕生说,“他自己能干的事情,从来不求人帮忙,他的要强大家都看在眼里。”

谈及自己购买农机,李春双说:“我患尿毒症,特别怕冷,重体力活儿干不了,就以农机替邻居耕种,让邻居帮我,大家相互取长补短。”

“他家大女儿出嫁,二女儿读初中,儿子在上小学,一家四口人都享受低保,孩子在学校也有教育资金补贴,加上李春双勤快,日子还算过得去。考虑到他患有尿毒症,透析开支大,村干部对他家多方照顾,逢年过节都会到家里进行慰问。”王丕生说。

脱贫的关键是提升贫困户自身的内生动力,一个“脱”字,就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各级政府对我家照顾得这么好,我要再不努力,就太不像话了。只要能够干的活儿,我一定会毫不惜力地干好,争取早日脱贫。”李春双说。(邓州市扶贫办 邓波 李永先 供稿)

(责编:姜果、杨晓娜)

推荐阅读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

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