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走进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
人民网郑州6月12日电(姜果)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小措施发挥大作用。勇于担当,创新求实,司法为民,河南检察永远在路上。
6月11日,“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进入第四天,央媒采访团走进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管城区检察院探访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
“我们白天上班,老百姓也要上班,那什么时间来办检察业务呢?”在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一个形似银行ATM机的区域引起采访团兴趣。这是中原区检察院自主研发的“检察丰巢柜”,来访群众下班后也能通过输入身份信息,将要提交的案件材料放入自助柜,自助柜会自动向来访群众和后台发送短信,提醒检察工作人员上班后第一时间处理该事项。这项“小发明”打破8小时工作限制,提供查询、登记、预约、收发等综合性服务,“从线下跑到线上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
除了检察“丰巢柜”,该服务中心还包括检察服务实体大厅、24小时线上服务平台,为办事来访群众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服务。
如何做到线上24小时服务?中原区检察工作人员现场示范操作,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24小时线上服务平台,享受律师服务、刑事申诉受理、信访案件受理、预约接访、司法救助等16项检察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疫情期间,这个线上服务平台发挥了大作用。
此外,采访团还参观了办事接访大厅配套功能区,包括电子卷宗制作室、专用接待室、情绪疏导室、群众来信处理中心、信访资料保管室、律师服务中心、检察长接待室、集体访接访室、检察听证室等多个功能区,精准服务群众,实现了群众来访服务场所从“一间房”到“一站式”的飞跃。
下午,大雨忽至,“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新时代检察宣传周”管城区检察院座谈会如火如荼地进行。
“郑州市两级检察院坚决执行顾雪飞检察长‘领导干部要带头办理群众信访,在办信中体会民心、把握民生,在办信中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的要求,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倾听百姓诉求,为群众排忧解难答疑解惑。”郑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海奎在致辞中介绍了郑州市检察院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的进展情况。
“我院针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破冰攻坚,探索完善‘协同答复化解团队’工作模式,找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病根’所在,做好‘源头化解’,以办案保办信、以办信促办案,倒逼办案质效全面提升,撬动检察工作转型发展。”管城区检察院检察长张东详细介绍了该院探索完善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协同答复化解团队”模式的工作举措。
协同答复化解团队就是以“办案”和“协同”为重点,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借助第三方力量,尤其注重邀请各诉讼环节办案机关参与,在充分提升司法案件办理质量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为信访人排忧解难,团队成员协同完成接访答复、释法说理、矛盾化解、息诉罢访的信访工作模式。
截至目前,管城区检察院通过成立化解团队、整合资源、专案攻坚,共办理了12件疑难复杂信访案件,除2件在办案件外,其余均实现案结事了,化解息诉率达83.3%。
“民生问题、社会治理问题文章很大,但是协同回复化解工作这个小小创举,正体现回应民生诉求。”管城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庭庭长常菲、郑州市公安局商城路分局副局长赵右任分别分享了协同化解矛盾的经验和体会,对这种创新工作模式充分肯定。
“协同化解这个创新做法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副厅长那艳芳在座谈会上说,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协同答复化解团队”模式在化解矛盾、案结事了上下了很大功夫,真正落实了高检院做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后半篇文章”的要求。
下午5点,管城区检察院协同化解信访案件回访见面会准时开始。围绕一起信访案件,管城区院第二检察部孙永记介绍案件办理情况,第五检察部承办人燕国俊介绍信访人诉求及化解情况。公安机关、法院案件承办人也分别介绍了办案情况及参与化解团队情况。
“检察院联合公安、法院共同协调化解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为这样的创新思路点赞!”“办案有温度,工作尽职尽责,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难题。”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对该项协同答复化解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