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傍晚,在汝州市王寨乡裴家村村北的麦田里,一台大型收割机不停地来回穿梭,在“突突突”的机器轰鸣声中,一颗颗带着希望的金色麦粒尽数归仓。
“俺家地块小,收割机都不愿意来,再加上劳动力少,往年一到麦天都开始发愁。这两年来可好了,俺村有了自己的收割机,不用排队不用抢,站着当‘监工’就行了,这都多亏党的扶贫政策!”裴家村3组贫困户尹润润高兴地说道。
裴家村位于汝州市王寨乡西南5公里处,地域面积2.5平方公里,是汝州市3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5年12月,中国人寿河南省分公司进驻该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2017年12月,该公司档案中心主任赵鹤鹏担任裴家村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了尽快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更好地开展精准帮扶工作,赵鹤鹏入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认真倾听并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在走访过程中,赵鹤鹏发现裴家村地理位置偏僻,每年夏秋两季农忙时,农机手都是忙完其它村的活再来本村,给本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村民们普遍反映希望把这个问题及时解决了。
解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急。经过考虑,赵鹤鹏决定利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配备的扶贫资金为裴家村购买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设备。群众的呼声就是“动员令”,当下就组织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推进该项目落地实施。很快,三台崭新的收割机和拖拉机缓缓地开进了裴家村。
“我们的农机设备优先用于本村贫困户,再用于其他普通群众,以低于市场价10至15元的标准收费,深得群众的赞赏和好评。”裴家村支部书记裴武营说。
据悉,这些农机设备都属于裴家村集体财产,农忙时为本村群众服务,平时对外承包租赁,一年能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为裴家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源头活水。
“扶贫项目就是要接地气,贴近民生,能够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根据群众的意见,我们又利用第一书记配套资金实施了第二批农机购置项目,投资50万元采购了两台拖拉机、两台液压翻转梨和两台旋耕机,目前裴家村在农业生产方面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赵鹤鹏说。(汝州市委宣传部 崔高阳 陈振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