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迎新春 古都送上甲骨文祝福

1月14日是農歷小年,漫天雪花飄舞,古都安陽一片銀裝素裹,殷墟景區更顯古朴典雅、端庄秀麗,朱紅色的大門、廊柱庄重中透著喜慶。
殷墟車馬坑展廳內,人頭攢動、“暖”意融融。在這裡,游客在游覽古跡、感受中華文明魅力的同時還能收到一份特殊的新春禮物,安陽市知名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送上的甲骨文祝福。
“福”是漢字中特別的存在之一,更是一個吉祥的符號。貼“福”、貼對聯是中國傳統新春習俗,象征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充滿著對新年新歲的美好向往和祝願。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新春、送福氣,殷墟景區聯合安陽市書畫藝術研究會開展“丹青翰墨香,新春送萬福”春節送福活動。活動邀請十位書法名家現場書寫新春對聯和甲骨文“福”字,為前來參觀的游客送去新春祝福。“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我們十位書法家寓意十全十美,給大家送‘福’送吉祥,讓甲骨文‘福’字走進千家萬戶。”書法家郝新安說。
收獲古都安陽的甲骨文“福”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們驚喜不已。
“甲骨文祝‘福’太珍貴了,我們太幸福了!很榮幸在安陽、在殷墟過小年。”北京游客謝放帶著妻子和兒女一家四口來安陽旅游。他手捧甲骨文“福”字高興地說:“昨天去了紅旗渠深受教育,今天來到殷墟,和家人們一起感觸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太值了!”
上海的游客羅啟劍也是帶著孩子來安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他說:“來到殷墟感到很震撼,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太多的經典值得我學習和傳承。感謝安陽的書法家們給我們送‘福’。”
出完差回北京的董明照路過安陽專門停下來,喜歡中國歷史文化的他要來看一看魂牽夢繞的殷墟。收到新春的甲骨文“福”字,他也送出了自己的祝福:“新年新的開始,希望疫情早日過去,生活走入正軌,祝願我們的祖國民族復興、海晏河清,風調雨順、社會安寧。”
“今天,我感到了作為安陽人的驕傲,我更自豪我是中國人。”家住殷都區的王繼偉從小喜歡書法藝術,他手捧著仰慕已久的李書磊老師的生肖兔“福”愛不釋手。他說:“雪落兔‘福’現,祥和過小年,不虛此行。”
“這是咱們的根,中華文化的根,我們就是帶著孩子來學習熏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鄭州市民劉江天和妻子、5歲半的女兒已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每到一處必去博物館。他表示:“安陽市的博物館規格高、內涵豐富、體現了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安陽的文化高度。今天還收到了這份特別的甲骨文祝福,很有意義。”
殷墟景區工作人員馬鑫早早地就來到現場忙前忙后,擺起書桌,准備紙墨。看著手捧“福”字的游客們滿臉的幸福,她的臉上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迎新春,送祝福。安陽是中國書法名城,我們通過甲骨文、篆書、卡通‘福’字等書法的形式,向各位游客送祝福,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殷墟參觀游覽,我們會盡心讓游客滿載而歸。瑞雪兆豐年,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馬鑫說。
“書法是文字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我們每年都要為群眾寫春聯、送祝福。”說話間,郝新安的一副春聯已經躍然紙上,“上聯是‘民安國泰逢盛世’,下聯是‘風調雨順頌華年’,橫批‘筑夢未來’。”
(來源:安陽市委宣傳部 張俊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