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疫情三年,还有这些“心事”值得关注

刘欢
2022年12月20日08:1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疫情三年,还有这些“心事”值得关注

  疫情三年对人们心理方面影响有多大?谁受到的影响较多?应该如何应对抑郁、焦虑情绪?近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直播中,多位心理学领域专家就疫情后的心理健康话题展开圆桌对话。

  疫情过去可能留下心理冲击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后,感染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感染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对于其中一部分人来说,疫情对其的造成的心理冲击可能不会很快过去,“全球历史上,传染病流行以后,大概有20%的人会留下长期的精神心理问题”。

  他指出,目前我国抑郁症终身患病率达到7%。“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世界的不确定,这些都会带来精神心理疾病的明显增加,特别是焦虑症、抑郁症的增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陈雪峰也表示,实际上疫情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一些人在三年疫情期间也许经历了一些创伤事件,可能会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问题。

  “疫情三年让大家在经济信心、消费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心态等社会心理和行为层面受到影响,且影响会比较长远。”陈雪峰说。

  青少年受到的负面影响很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教授乔志宏表示,疫情三年来学生的抑郁、焦虑人数,自伤、自杀的人数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增长。“可以说,疫情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影响产生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

  他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开始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回答我是谁、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疫情封控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疫情本身的影响,很多学生被封闭在家里,和社会的交往、接触大幅减少,这对于孩子心理自我同一性形成造成严重的延缓。

  二是正常的生活被打破之后,孩子心理健康所依赖的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被严重削弱。

  三是受疫情影响,孩子大量的时间都在上网课,无论是初高中生还是大学生,这三年对他们学习的效果、能力、态度等带来很大的损害,不可避免地对孩子未来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应加强疫情对社会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

  陈雪峰认为,心理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对我们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更好、更稳定地发展产生影响。她呼吁应加强疫情对社会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建立应急心理服务体系,帮助大家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等问题。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姚宏文指出,要聚焦疫情之后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促进相关管理服务体系的搭建和完善,针对重点人群陆续开展心理问题防治模式研究和实践工作,比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等。

  对于如何应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献云表示,如果较长时间受到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要及时向身边人寻求帮助,保持自己一日三餐的生活规律,安排时间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放松或感到愉悦的活动,学会给自己打气。

  “人生时不时会遭遇抑郁和焦虑的侵扰,学会自助、学会帮助身边的人,我们会发现经历了抑郁和焦虑之后,这些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财富。”李献云说。(完)

(责编:霍亚平、辛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东岳老杨脱贫记
  • 第九届“博博会”落幕
  • 千里援琼 同心战“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