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新家园 托起安居梦
——浚县坚决守牢住房安全底线工作综述
自去年7月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以来,浚县坚持把群众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认真做好受损房屋鉴定工作,全力以赴推动住房灾后恢复重建有序开展。目前,全县56264户受灾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心房、放心房。其中,47182户轻微和一般受损房屋2021年12月前已全部修复完成;9082户严重损坏和倒塌房屋原址重建6209户、货币化安置2617户、集中安置256户。
温度
全面排查鉴定 确保底数准确
去年7月的特大洪涝灾害,让浚县249个村庄受灾,全县69%的面积被洪水淹没。在道路损毁、农田被淹的同时,还有大量房屋严重损毁甚至倒塌,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2021年8月3日,洪水刚刚消退,浚县连夜紧急召集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成立21支房屋鉴定工作队,分批奔赴11个受灾镇(街道),全面开展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该县及时排查房屋受损情况,并聘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因灾受损房屋进行鉴定,全面掌握房屋受损情况,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为实现鉴定结果精准、户主信息精准、审批程序精准,该县采用走访调查、“四议两公开”等方式,全面核实相关信息,及时按照政策规范进行审批。经鉴定,全县因灾受损农房共56264户,包括轻微受损17589户、一般受损29593户、严重受损及倒塌9082户。
浚县住建局局长王卫华介绍,他们还结合住房安全鉴定等级,为受损房屋悬挂警示标牌、安全等级标识等警示牌10万余个,防止群众入住危房。
特别是群众回迁后,浚县成立住房安全巡查队,深入各镇、村昼夜开展危房住人情况排查,重点做好严重受损房屋雨天住人情况排查,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牢牢守住了零伤亡的“金标准”。
速度
优化技术服务 加快恢复重建
“给群众盖房子,群众满意才行。”王卫华说,受损房屋恢复重建,事关人民群众安危冷暖,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受损房屋恢复重建前,该县成立由分包镇(街道)县级干部牵头的问卷调查组,进村入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在全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浚县制定出台了《浚县村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全面指导各镇(街道)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鉴于受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浚县围绕省、市目标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台账化、台账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五化”工作法,逐级逐村建立工作台账,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镇(街道)、村修复任务、时间节点、工作标准和责任人,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与此同时,浚县住建部门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出18家信誉好、资质优、水平高的建筑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技术指导服务4500余次,印发《农村房屋建设图集》和《农村房屋维修加固技术指南》1000余套,为群众自建房屋提供技术支撑。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不仅要速度快,更要有质量保证。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我们坚持把‘质量第一,守牢安全底线’贯穿住房保障全过程。”王卫华说,他们明确住房验收工作流程,各镇(街道)分别成立受灾住房验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受灾房屋恢复重建验收工作。浚县住建部门负责督导检查,坚决做到竣工一户、验收一户、安全一户,让受灾群众住上安心房、放心房。
力度
加强动态监测 守牢住房安全底线
“个别房屋受退水晚、水位高等因素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发生沉降、裂缝等风险,改造房屋的安全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做好动态跟踪管理工作。”王卫华说。
为此,浚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紧围绕隐患排查整治、健全住房监测机制、加强建设质量管理、做好技术指导服务4个方面制定了《住房保障专班工作方案》,实现了住房保障政策稳定、延续。
今年年初以来,浚县持续健全“动态监测、动态建档、动态修复、动态清零”住房监测机制,建立了工作台账,明确了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和监管要求,及时跟踪并实时通报各镇(街道)工作进展情况,有效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因灾易致贫返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低保户、低保边缘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脱贫户)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
连日来,该县将日常监测排查与定期监测排查相结合,以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为根本,建立村排查、镇审核、县鉴定房屋动态监测机制,并根据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反馈的新增农村低收入群体名单逐户开展住房安全鉴定,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实现住房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共开展了1.6万户重点对象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有效确保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住房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稳定、持续做好住房保障政策宣传、落实等工作,充分发挥住房动态监测机制能效,定期开展走访摸排,对全县所有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房屋开展全面鉴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守牢住房安全底线。”王卫华说。
(浚县县委宣传部 马龙歌、卢一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