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镇平:构筑人才高地赋能经济发展

9月13日,河南省镇平县的南阳星港涂料有限公司迎来了“贵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延强博士带领团队到该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及时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科研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018年,在首届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期间,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延强博士团队签订了协议。建立了“水性树脂及水性工业漆联合实验室”,把柔性引进的高分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到联合实验室。2019年公司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及其研发团队签约,建立了院士工作站。
几年来,团队成功研发攻克了耐盐雾性、耐水性、耐候性等多种技术难题,企业产品由最初的传统型油性涂料成功转型为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的水性涂料。2021年张延强博士团队被评为南阳市产业领军人才(团队)。这些招才引智举措从根本上巩固、加强了科研团队力量,保障了产品的环保性、创新性、优质性及市场竞争性,产品制造闪光“一带一路”十多个国家。
近年来,镇平县大力落实南阳市“诸葛英才计划”,着力做好招才引智文章,按照“人才+项目+技术+资金”模式,探索产才融合新路径,打造引育留用强磁场,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的良好局面。该县树牢“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理念,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强企”要足够重视人才,培养人才,营造惜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要树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人才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理念,积极营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为人才搭平台,建舞台。
近年来,镇平县聚力以产业链布置人才链、以人才链延伸产业链,聚焦重点产业项目,突出高端引领、精准聚才,积极探索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该县结合“一主一新一特”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刚性引进急需紧缺医疗、教育人才800余人。盘点建立1500余人的“镇平在外人才池”,该县通过实施“镇平人建设新镇平”战略,以“三招三引”为抓手,引进招才引智项目38个,其中院士合作项目3个,培育农村实用、玉雕等各类人才3200余人。该县还组织开展“乡情林”植树活动,唤起了在外游子“回家乡、建家乡”的乡情。评选了一批创新创业典型,营造了浓厚的人才发展氛围。
该县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联合西安交大“一带一路”新经济研究院,共建“聚石智仓”宝玉石产业链数字化集合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62名,打造千亿级玉产业集群“数字大脑”。承办十七届玉雕文化节,举办“产学研评”系列活动19场次,邀约玉文化专家、全国玉雕流派代表性人物等1000余人,为玉文化产业振兴把脉献策、联姻搭桥。聚焦产品开发、工艺升级、设备改造、节能环保四大制造业攻关任务,县内20余家重点企业与省内外重点院校签约校企校地合作协议33份。
优化服务打造留才“软环境”,该县出台《关于支持镇平人建设新镇平的若干措施》,设立返乡创业专项基金,对返乡新注册公司给予地方留成税收50%的奖补;符合总部经济特征的给予地方留成税收60%的奖补。创建“红星闪闪”党建金融共同体,联合农商银行,通过“振兴农合贷”“家乡贷”等扶持创新创业5.17亿元。建设诸葛英才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中心,为返创科创人才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人才企业服务的“最多跑一次”。建立万人助万企“五个一”包联机制,开辟企业服务直通车,46名县领导与优秀回创人才结成联系服务对子,一对一为人才企业纾困解难。
以“乘法”激活力。镇平县按照不低于全县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的标准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投入,单列设立855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育的补助和奖励,提升了企业满意度、人才获得感。破除编制紧张限制,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先后拿出141个人才专项编制,用于急需专业人才引进。破除人才安家后顾之忧,筹建诸葛英才公寓434套,联合市人才发展集团成立镇平人才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共建人才公寓,让人才安居乐业、扎根镇平。
功以才成,业以才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镇平县将以迈进“全省30强”为目标,抢抓战略机遇,广纳贤才、奋力创业,构筑人才高地,为加快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玉乡智擎”。(镇平县委宣传部谭亚廷 贾媛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