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提拔!“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接连履新

阚枫
2022年07月08日08:1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近期,又有几位在去年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干部履任新职。去年,中组部对103名在县(市、区、旗)委书记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干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一年来,不少干部获得提拔,一些干部还两度履新。

  优秀县委书记履新,他出任淮南市代市长

  据《淮南日报》发布的消息,7月6日,淮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张志强为淮南市副市长,代理市长。

  张志强是“70后”干部,出生于1971年8月。他之所以受到舆论关注,是因为其“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去年6月,时任宿州市委常委、泗县县委书记的张志强成为中组部表彰的103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中安徽省的代表。

  张志强曾在安徽多个地级市工作,去年7月,他从泗县调任亳州市委副书记。今年5月16日,安徽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现任亳州市委副书记的张志强,拟提名为省辖市市长候选人。

  去年7月,光明日报曾以“以过硬本领书写忠诚担当”为题报道张志强在泗县的工作,“上任半个月,张志强就走遍全县所有乡镇,与县四大班子、老领导、部门负责人逐个谈心。他还利用3个月时间,带领县乡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大调研,形成了精准脱贫总体规划和行动方案。”

  上述报道还称,2018年,泗县顺利通过了国家摘帽验收,后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并连续3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的重要时期,能成为淮南一员,与大家一起、与勤劳智慧的390万淮南人民一起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并肩战斗,感到无比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7月6日,履新淮南市代市长的张志强表态称。

  “一年当两年干”的他,出任昭通市代市长

  最近,还有一位“优秀县委书记”在上任新岗位。

  “把630万昭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实诚对待人民、以实干造福人民、以实绩取信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这是近期杨承新履新云南昭通副市长、代理市长时的表态发言。

  杨承新1973年出生,此前长期在丽江市工作,去年6月,时任丽江市委常委、宁蒗彝族自治县委书记的杨承新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去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曾报道,云南宁蒗有“小凉山”之称,海拔高、交通闭塞。2015年12月,杨承新刚刚到任时,这里的综合贫困发生率高达35.75%。杨承新利用宁蒗海拔高、纬度低,发展种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引入马铃薯种薯产业。

  “截至目前,宁蒗县共投入资金20亿元,帮助4.2万人走出大山,城乡面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道称。

  杨承新介绍,把城镇最好的土地安排给贫困群众,把最好的房子建给贫困群众,把最好的设施配套给贫困群众,派最强的干部服务贫困群众。“一年干两年的活,多干、快干、加油干。”杨承新说。

  去年9月,杨承新任丽江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今年6月25日,杨承新出任昭通市委副书记,提名为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

  获得提拔的“优秀县委书记”

  去年6月,中组部决定对在县(市、区、旗)委书记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103名干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一年来,这些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干部中,不少人都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

  例如,去年,湖南省共有4人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时任临澧县委书记的陈章杰是其中之一,今年3月,1980年4月出生,今年42岁的陈章杰成为常德市副市长,他也是常德政府领导班子中唯一的“80后”干部。

  在浙江,去年浙江省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有三人,包括时任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时任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的张振丰,时任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的徐仁标。

  沈铭权去年10月调任浙江省广电局局长,今年,他又履新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去年11月,张振丰调任温州市委副书记,后出任代市长,今年4月当选温州市市长,徐仁标去年11月任舟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今年4月他当选舟山市市长。

  在山东,《大众日报》在今年4月25日报道“山东高质量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报道称,突出实干实绩,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是省委在换届中释放出的强烈信号,“中组部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省委表彰的‘担当作为好书记’‘干事创业好班子’中的县委书记,符合条件的全部得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完)

(责编:辛静、杨晓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执勤交警身上制服温度高达58.7℃
  • 尉氏大型自走式喷灌机可用手机控制
  • 瞧!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