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爱上大运河 

——大运河浚县段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走笔

2022年04月11日11:38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致富之河 亲民利民

在大运河这条连接古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上,隋末“北方第一转运仓”——黎阳仓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黎阳仓是隋朝的国仓之一,西濒大运河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战略位置重要。目前已发掘黎阳仓总数152座,以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一年。故,自古“阡陌生金万物丰,黎阳收九州安”。

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的幸福,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支撑。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运河田园综合体(示范段)到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带、红色乡村旅游带;从累计投入2.2亿元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切实提高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到提升公共服务类指标比重……以人民为中心,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发展福利,成为浚县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成果。

浚县在创建古城—大伾山国家5A级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重点抓好南山街、南关街、文庙街、关帝庙街、伾浮路立面改造和古城景区停车场、大伾山景区品质提升、浮丘山南部森林公园等项目。外部打开浚县西大门(浚县古城停车场)、南大门(浮丘山南部森林公园)、东大门(黎阳仓遗址公园)三个主入口,提升游客中心、交通停车等功能设施,形成环线旅游圈;拓展夜间旅游项目,延长游览时间,抓酒店民宿建设,促餐饮美食升级,做好“进得来、行得通、吃得好、住得优”四篇基础文章,将现代光影科技与古城文化有机融合,点亮“夜间经济”,打造“千年穿越的不夜之城”。

业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大运河,给浚县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以文化兴激活了产业富。浚县是历史上运河商业重镇,也是儒商始祖端木子贡的故里,这里诚信经商之风自古始然。如今,特色商业区入驻服务业企业和特色商铺3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以上。石雕、泥塑等乡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开发了有地方特色的“泥玩”“柳编”“石雕”等文创产品100多种。

浚县古城里经营运河文创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如今古城非常热闹,尤其是开放夜游后,游客年龄结构和游园时长出现明显变化,周边市县游客由15%增长到60%,35岁以下游客达72%,增长65%;3小时以上游客达70%,增长60%。

商品经营形式多样化更是吸引了不少网红达人和摄影爱好者经常到古城电商售货、直播或拍摄短片。尤其是去年的“不夜黎阳,燃情仲夏”活动,短视频播放关注度突破500万次。超高的人气不断转化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商气,成为古城夜游市场经济的新引擎。

泥塑文化之乡杨屯、红色旅游景区裴庄村、传统古村落白寺、工业旅游科饶恩、生态休闲旅游桃花深处及象山生态园等“一景一韵”目不暇接,百年老店运河美食街、“汉服古风”非遗文创集市、“千年庙会”社火巡游、寿庆文化节、木偶狂欢节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流连忘返……

在浚县,运河已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这里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并且融入非遗项目,营造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人们对运河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增强,参与运河保护传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在不断提高。

保护治理 幸福绵长

走进浚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琳琅满目,展出的隋唐以来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等各类文物展品近万件,其中一级品文物17件、二级品文物75件、三级品文物1278件。浚县博物馆是河南省首家县级博物馆,它集成了大运河浚县段的珍贵史料,是大运河浚县段繁荣的见证。

如果说古代的运河核心在“运”,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当代大运河则被赋予更多时代意蕴。

浚县加大运河流域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加强水污染防治,重点推进卫河生态补源,打造卫河生态保护带,形成具有水源涵养、生态净化、防洪排涝、防风固沙功能的沿岸综合植被保护体系。保护重要生态功能节点,强化湿地公园等保护和监控;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开展卫河流域生态修复、推进卫河湿地恢复保护等项目建设。加强水资源调配管理,实施引水补源,加强卫河水源保障,通过西霞院水库输水工程、盘石头水库补源工程、南水北调中线调蓄工程为卫河提供充足水源。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面,规定大运河有水河道两岸1000米范围内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绿色生态廊道内严禁新增非公益建设用地;在大运河河道2000米范围内,强化城乡规划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

加强治理的同时注重生态涵养。浚县借力运河河道、沿岸灾后修复重建,以琵琶岛防灾避险搬迁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实施“一环二街三片区”项目建设,重拳再造未来引领文旅发展的龙头项目——浚县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未来,它将是防洪排涝的安全公园、优化水资源调配的民生公园、强化饮用水源的幸福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公园……

大运河是活着的遗产,保护治理大运河,是一项包含文化、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系统谋划,辩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当前和长远、全局和重点的关系。

浚县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结合工作实际,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的文化和旅游领域重点项目有22个,总投资40.1亿元。其中,文旅融合项目11个、24.11亿元;遗产保护项目7个、11.41亿元;配套基础设施项目4个、4.58亿元。该县还谋划储备了大运河浚县儒商文化园、大运河浚县段文物遗址保护修复、大运河浚滑联动通航、浚县大运河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大运河浚县卫淇共三河交汇生态湿地公园、大运河浚县商埠古镇保护建设、大运河浚县码头古镇保护建设、大运河浚县段红色遗址保护展示等八个项目。

文化是文旅产业发展的依托。浚县放大品牌效应,组建大运河(永济渠)研究中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基地,举办大运河论坛、子贡文化论坛和春节民俗研讨会等。利用中心、基地和论坛,建设传承保护的平台和活化利用的舞台,挖掘大运河文化,传播运河故事,与“两山一城”互补契合,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保护治理幸福绵长,这是浚县建设“文化强县”的空间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士超表示,将切实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提升统一起来,把推进浚县高质量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起来,为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推进协调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伴水而兴。如今,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春季到海棠谷赏花,夏季到大运河畔亲水,秋季登临伾浮怀古,冬季欣赏社火巡游,浚县的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韵味,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商养学闲情奇”并举的旅游格局,一个风景优美、文化厚重、业态丰富、体验良好的文旅之城正在大运河畔熠熠生辉。

这样一条从历史深处款款而来且绵延不绝走向未来的大运河,你如何能不爱上她呢? (浚县县委宣传部 李霄楠、卢一鸣供稿)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许昌:群众的守护者 也有群众守护
  • 中国好人王永甫: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 孕妇突发大出血 交警“铁骑”护航上演“生死时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