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待死证明”带偏防疫节奏(豫论场)
“面对碎片化的信息、掐头去尾的短视频、耸人听闻的标题,公众要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自媒体平台和有关部门更应查漏补缺、加强监管,让流量回归真实和理性。”
□本报评论员 夏远望
近日,一则“山东老人癌症晚期就医被小区工作人员索取‘待死证明’”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据官方通告,经调解,涉事防疫人员已向家属当面道歉并获得谅解,就社区居委会执行疫情防控政策不当等问题,当地街道办已对其提出了严肃批评。
乍看标题,确实令人震惊,如此蛮横,遭患者家属追打实属必然。然而结合相关视频和官方通告来看,事件真相与网传出入较大,比如,关于就医老人癌症晚期的说法,通报说“初步诊断为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疾病,并非急危重症,视频中工作人员也反复强调“他在说谎”。而“待死证明”这个格外让人愤慨的细节,也可能存在误读。有网友表示,淄博话中,“你待死”就是“你想死”,很可能并不是真要求出具“待死证明”。
防疫人员一味要求出具出行证明,工作方式机械,确实值得反思与改进,但一些自媒体为博取眼球,不顾事实原委,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制造耸人听闻标题,误导公众,是否也该追责?
疫情防控进入第三个年头,如何保障防疫期间民众正常需求,相关部门一直有明确规定,并不断加以完善。就在3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再度强调,要保障封控区和管控区就医民众“能够出小区门”“能够进得了医院的门”“不得以核酸检测作为一个前置条件,任何一个医院都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
有关部门一再重申,说明现实中确有个别地方并未严格落实,及时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有助于补上漏洞,但前提是一定要全面、准确、客观。一些个案在对待群众就医“一出一进”等问题时确有不当之处,但并非完全对立的矛盾。多些理解沟通,多思预防之策,问题可能就解决了,一味将事实夸大,以碎片化的图片、视频、标题,误导舆论、干扰视听,把公众情绪当韭菜来割,有意无意带偏防疫节奏,实在是不应该。
“你把刀架在对方脖子上?你要求对方不许动?好的,谋杀罪名成立!”事实上这只是一位理发师在给顾客刮胡子。面对碎片化的信息、掐头去尾的短视频、耸人听闻的标题,公众要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自媒体平台和有关部门更应查漏补缺、加强监管,让流量回归真实和理性。对疫情如此,对其他问题亦应如是,毕竟,良好的信息生态,每个人都不可或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