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扑面来 人勤万象新(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图①:2月7日,山东东营某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种植员在进行养护工作。
刘智峰摄(影像中国)
图②:2月7日,湖南永州道县某运动用品企业,工人在生产运动包。
何红福摄(影像中国)
图③:2月7日,北京丰台站站台外侧,工人在进行施工。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图④:2月7日,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人正在生产风力塔架。
王健民摄(影像中国)
图⑤:2月7日,江西赣州定南县金鸡村花木种植基地,当地干部在走访种植户。
詹继成摄(影像中国)
编者的话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亿万中国人在团圆、团聚、团结的浓浓年味儿中,谱写着筑梦、追梦、圆梦的时代篇章。
2月7日,春节假期过后的首个工作日,本报记者分赴北京、上海、河南、海南等地,用笔触刻画勤劳的农民、坚守的战士、攻关的科研工作者、拼搏的运动员和温暖的社区干部等,呈现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度、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一个用奋斗开创未来的民族……
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战士张朗朗——
橄榄绿 护平安
本报记者 刘博通
清晨5时,闹铃响起,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六支队十三中队下士张朗朗准时醒来。整理内务、抓紧洗漱……不多时,张朗朗和战友们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中队营院里,列队准备训练。
2月7日,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北京西站迎来新一波返程客流。“我值守北京西站4年了,每年这个时候战友们都更加精神抖擞,护航人民群众平安出行。”张朗朗说。
春运期间正值北京冬奥会举行。安全保障、疫情防控、维持秩序……今天虽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战友们早已连轴转,基本都在哨位上度过春节。
6时许,天色微亮,张朗朗走上哨位。寒风依然刺骨,不一会,张朗朗和战友的脸被冻得通红。但他们军容严整,观察哨位周边区域,一丝不苟。
“你好!小伙子,请问取票往哪边走啊?”“武警同志,我身份证丢了,请问在哪可以办临时身份证?”……执勤期间,张朗朗还要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面对求助,张朗朗总是边喊边比划。“我们多努力一点,旅客的旅程就更顺畅一点。”张朗朗说。
春节期间,驻守在北京西站的武警官兵协助车站和地铁站安全中转旅客数十万人次,为旅客提供便民服务近百次。
夜幕降临,张朗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紧绷的神经得到了几分放松。“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坚守是为了万家团圆。每当看到人们露出喜悦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张朗朗说。
上海阳光水岸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曙光——
社区里 送温暖
本报记者 巨云鹏
2月7日早上8点半,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阳光水岸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曙光来到办公室,凳子还没坐热,她就赶紧出门,和同事们分头看望社区里的困难老人……
“家里缺点什么,都跟社区讲……”一连走访了3户人家,俞曙光和老人们聊家常、问需求,末了不忘叮嘱:“平时多注意保重身体。”
这两年,防疫成了俞曙光的重中之重。这个春节是俞曙光第三年在上海“就地过年”,7天假期每天都在办公室值班、在社区里走访。居民区总户数1300多户,人口4300多人,外来人口近1/3。上海针对境外回沪人员、国内确诊病例的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都有严格的居家健康管理要求。
“手机24小时开机,有时半夜接到电话,需要把人转运回来,开展居家健康管理”。俞曙光说,办公室里,常备着口罩、帽子、防护服,规范穿脱早已“熟门熟路”,上门安装防疫设备、做好居民解释工作……“必须对相关人员做到全闭环管理,把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慰问完困难老人,俞曙光赶紧布置假期后的防疫工作:安排门岗做好外地返沪居民健康码、行程码检查,测体温、做登记,安排物业对楼道进行消毒,对返沪人员进行健康宣传……
春节假期,小区里还有需要居家健康管理的人员。前几天,俞曙光特地给他们送去了一些糖果和零食,让大家感到温暖心安。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面前,就应该冲在第一线。”俞曙光说。
河南新乡市牧野区堡上村村民路士保——
春来早 农事忙
本报记者 任胜利
春节刚过,河南新乡市牧野区堡上村的田地上,一个个蔬菜大棚里,村民开启新年耕作……
咚咚咚,咚咚咚——村西头一座钢结构玻璃房大棚里,村民路士保开着拖拉机在地里来来回回。旋耙过处,新鲜湿润的土壤被翻滚上来,散发清香。大棚外,几个头戴安全帽的电力员工,在给卷帘机、排风扇、灌溉设施检修供电线路。路士保说:“时节不等人,我得赶早把菜苗栽上,争取今年多收几茬儿。”
堡上村位于新乡市北部,紧邻着北环路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全村大棚种植百余亩。56岁的路士保是村里的种植能手。“这个大棚5亩多,上一茬儿种菠菜、小白菜。种青菜得水足,咱大棚里都通了电,装了灌溉设备,一推闸就能浇菜。年前小叶菠菜水灵灵的,市场上特别吃香。”
路士保停下拖拉机,脱掉棉衣说道:“这次我打算种小吊瓜,现在种下5月份成熟。按照往年的价格,一个瓜能卖十几块钱嘞。”
路士保并不是第一次种吊瓜。去年夏天,他就在大棚里用铁丝搭起了吊瓜架子。“唉,去年吊瓜长势很好,没想到7月份一场大雨全给淹了。”路士保指着大棚里隐约可见的水印儿说。
今年重头来过。路士保算好了时间,准备多种几茬儿蔬菜瓜果,把去年的损失补回来。“还打算试种些哈密瓜,电足水足,控制温度湿度,争取今年能种出5斤重的哈密瓜。希望全国农民虎年大丰收,日子和我种的瓜一样甜。”路士保说。
重庆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
抓项目 稳增长
本报记者 常碧罗
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重庆科学大道施工现场,车辆往来穿梭,建设工人忙中有序;在重庆两江新区大地企业公园内,智诚生物、熙科医疗等科创企业有序复工,实验室内,研发人员用一个个数据积累创新;在金凤实验室,建设已近尾声,未来将有多个顶尖科研团队入驻……
扎实抓项目、促复工,重庆全市努力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开门稳”,不断开创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2年,重庆计划实施市级重大建设项目850个。
据了解,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100余个重点项目全面实施,科学大道、科学会堂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金凤实验室将聚焦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技术,加快构建智慧病理、脑科学与脑疾病、医学检验研究集群。
作为重庆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利用“一城多园”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将着力在“科”“产”“城”上下功夫,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
接下来,重庆将围绕重点领域,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同时,推动大体量投资项目,对已确定的重点项目将加快前期工作,对在建续建项目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航天设计师杜洋——
勇创新 探火星
本报记者 余建斌
2月7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509所的航天设计师杜洋8点不到,便到了办公室。其实,这已是他的第四个“工作日”。为了保证行星探测工程任务进度,他和团队成员早在大年初四,就开始上班了。
这不是杜洋第一次在岗位上度过的春节。去年,“天问一号”团队圆满实现了火星探测任务“绕、着、巡”三大目标。作为火星环绕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杜洋主抓了“天问一号”的飞行程序、飞控实施文件中环绕器部分的制定。目前,火星环绕器正在环绕火星开展科学探测,并顺利拍摄了全球唯一的“火星环绕器与火星”的“自拍合影”。
1月2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宣告将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这也是杜洋在新的一年中准备开展的重要工作。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分头开展多个技术点研究。早晨8点,任务论证小组成员碰头讨论并制订新的工作计划。会议结束后,杜洋回到座位上整理会议内容,并根据讨论结果准备进一步开展技术研究。
再过3天,就是火星环绕器抵达火星1周年的日子。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面向行星探测工程的后续任务,像杜洋一样的中国航天人将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举重队运动员石智勇——
稳心态 求突破
本报记者 李 硕
“恢复训练的前几天总是最辛苦的。”经历了一节体能训练课,国家举重队运动员石智勇的汗水已经湿透衣衫……大年初六,这位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就已经重返位于海南五指山的训练场。“我们运动员都清楚得很,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其实,为了备战东京奥运会,石智勇已经好几年没有和家人共度春节了。
“2021年,我不但实现了奥运卫冕的目标,自己还组建了家庭,身上的责任更重了。”石智勇感慨地说。新一年,新目标,新期待。石智勇对2022年的赛事有着更多期待和向往。作为浙江选手,石智勇对杭州亚运会充满信心。
“我今年最大的目标就是在亚运会摘得金牌,实现职业生涯的大满贯!”2021年,石智勇在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都打破了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新的一年,他将继续挑战极限,期待更大突破。
“自己的纪录自己破!每一次比赛,其实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石智勇自信满满,但也坦言,随着年龄增长,运动员要格外注重伤病管理。“我会尽全力延长我的巅峰状态,希望能在巴黎奥运会实现奥运三连冠!”
最近,石智勇也密切关注了冬奥健儿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看到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两块金牌,我也备受鼓舞。希望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好成绩,我会一直为他们加油助威!”
本期统筹:董建勤 张彦春
版式设计:沈亦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