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河南各地

牧原:为奋斗者厚植发展沃土

孟向东
2022年01月19日10:34 | 来源:河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牧原:为奋斗者厚植发展沃土

  牧原集团园区

  环保工艺研发负责人丁健(第一排左六)及其团队合影

  模范夫妻史文斌(右五)和潘梅(右六)在年终总结中受到表彰

  岳晓磊荣获牧原2021年度优秀员工金奖

  内乡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

  □孟向东

  牧原集团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始终把人才当作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这家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生猪养殖企业,始创于1992年,历经30年创新发展,坚持以价值观选人、育人,打造开放的事业平台,目前拥有员工14万人,大学生4万人,管理干部平均年龄30岁左右。

  在历练中成长,在奋斗中前行。牧原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环环相扣的人才机制,为牧原奋斗者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牧原究竟是如何为数万奋斗者提供成长的沃土?又是如何让奋斗者们在这里汲取营养,获得成功,享受丰盛人生的?近日,笔者走进牧原,对牧原人才强企进行深入剖析。

  坚持价值观选人 人才引进多元化

  30年笃定前行,人才是牧原发展的坚实根基和最大底气。多年来,牧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秉承“创造价值,服务社会;内方外正,推进社会进步”价值观,始终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人才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责任感为选拔人才的核心标准。

  线上宣讲、视频面试,解决各层级人才就业问题;专家合作、跨界引才,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国际合作、聘请知名专家,构建国际化经验技术和思想理念交流平台;携手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退役军人展开定向招聘……牧原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发展平台,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打造年轻化、梯队化及国际化的人才团队,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实现人生价值。

  从初中生到博士研究生,从一线养殖工人到后台管理干部,在牧原,每个人都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价值观。有养殖工人不辞辛苦对猪精心呵护的身影,有科研人员潜心研发、攻坚克难取得技术突破的创新历程,有退役军人来到牧原书写退役不褪色、立岗建新功的人生新画卷……他们活跃在各个岗位上,在这个舞台上不断超越自我、建功立业。

  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助力奋斗者茁壮成长

  “培养以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为人生追求的优秀员工。”这是牧原一直坚持的价值观育人准则。

  史文斌和潘梅2015年毕业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兽医专业,是高中和大学的同学,共同加入牧原。

  “我们热爱养猪,希望能带领团队取得更大的成果,为牧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得知自己和妻子获得2021年度模范夫妻奖项时,一米八多的大高个史文斌腼腆地笑着说。

  弹指一挥间,他们从大学毕业加入牧原,已经有六个年头了,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为人父母,从普通养殖技工到管理干部,从没房没车到年收入百万元,牧原给予了他们成长和提升的机会,丈夫史文斌在正阳1场担任场长,妻子潘梅在正阳12场担任场长。他们用强烈的责任心,书写了对养猪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干一样的事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每个月都要PK争第一,而且工作中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向对方寻求支援。我们俩就这样互帮互助,互相理解,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在交谈间,他们夫妇满脸笑颜,偶尔彼此深情对望。

  牧原有双职工8000余对,他们在牧原大舞台上用智慧的画笔辛勤描绘幸福生活,谱写生命的画卷,同时也勾勒牧原事业的未来。

  在牧原,无论是什么岗位,都有促进人才素质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的培养体系相匹配。

  “从30公斤养到120公斤,这批猪我全心全意养了4个月,换来了领先集团的低成本好成绩,4个月总工资7.1万元,集团还发了10万元标杆成绩奖金,这4个月总收入超过了17万元。一切都得益于我选择了好平台,遇到了好师傅、好领导,还有一群闪闪发光的同行者……”扶沟牧原养殖技工杜二隆说起这几个月的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1年年初,刚刚加入牧原的杜二隆,中学学历,没接触过养猪,什么也不会。公司给他匹配了专业的师傅崔均益,是2019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校招大学生。“二隆,相信自己,用心观察,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大家一起解决。”崔均益说。

  师傅的话像是一个解压阀,让杜二隆的紧张、迷茫一扫而空。有个高学历、经验丰富的师傅坐镇,怕什么?于是,在单元里,他虚心求教,咨询养猪知识和现场问题,大家都不厌其烦地逐一解答。

  杜二隆告诉笔者,在场区定期举行经验分享座谈会,一起讨论养猪现场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处理方案,为养猪生产赋能。现在杜二隆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养猪技术工人,有技术,有专业,有未来。“我还要努力工作,把猪养好,继续拿大奖,买套学区房。”他自信幽默地说道。

  牧原不仅拥有完善的专业培训体系,对管理干部、大学生、养殖技工针对性开展价值观、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的培训,还开展师徒传帮带,为每位新员工匹配品性纯正、技能精湛、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作为师父,让新入职员工快速适应新环境,掌握工作技能,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和业务能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实现人生价值。

  打破常规灵活用才 赋予重任成就梦想

  “优秀的人从来不炫耀自己,而是低调内敛,将手头的事踏踏实实地做好,成功自然不期而至。”这是笔者见到牧原猪舍设计总工程师岳晓磊的第一印象。

  2016年牧原挺进东北,为解决在东北的发展难题,岳晓磊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出无供热猪舍。实现了在外部气温-39℃的极寒情况下,猪舍内温度仍然维持在25℃适宜猪群生长的温度。同时,这一技术不消耗燃气和煤炭,还可以做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可以说,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岳晓磊,用自己不断精进的猪舍设计技术,支撑着牧原在大江南北的发展布局。

  在牧原,只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只要想干事,就给予一份信任,赋予一份重任,让人才在历练中成长。

  2012年,岳晓磊毕业。寒窗数载,终有所成,满腹理想迈出象牙塔。当年通过校园宣讲,成为牧原的校招大学生。“最初是牧原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吸引了我,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一心想要去需要我的地方,把事情做好。”不善言辞的岳晓磊,微笑中流露出坚韧、内敛。

  能力强自封王,跨界颠覆挑大梁。2018年非洲猪瘟在国内暴发,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对生物安全防控升级的迫切需要。岳晓磊开始跨界颠覆寻突破,研究疾病传播路径,和团队一起研发出集新风过滤、精准通风、除臭灭菌于一体的智能猪舍。智能猪舍的研发为猪群营造了健康生长的环境,提高了养殖成绩,提升了猪肉品质,还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

  在深思中感悟,于探索中前行。新风过滤、精准通风项目研发,在行业内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只能反复试验探索。如何选过滤器、风速到底怎样测算,每个技术指标,岳晓磊带领团队亲自核算,然后再去测试。他们穿梭在区域子公司的猪舍中,扎根一线,深入猪舍漏缝板下检查热交换管道,调控设备、试验检测、应用偏差,最终通过改良和优化通风模式,确保研发成果最终达成。

  岳晓磊的发展历程,印证了牧原大胆灵活的用人机制。牧原遵循年轻化、技术化、独立化、梯队化的干部使用原则,力求为后备干部留出更多的位置,供大家去试练。同时,敢用少年大将军,让更多的年轻人走上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支撑牧原可持续发展。

  持续技术创新 留住科技人才

  牧原30年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高度重视人才,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拥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爱丁堡大学、悉尼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国内外100余所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人才,研发方向涵盖畜牧、兽医、育种、营养、环保、信息智能技术等专业领域。

  在牧原,有这么一位95后小伙,环保工艺研发负责人——丁健。他是牧原引进的高层次跨界人才,毕业于C9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在问到他为什么来牧原时,“公司平台大,待遇好,重视人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落地。”丁健表示,来到牧原就是想要把所学知识发挥出价值。正是牧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引领行业技术突破,才吸引他义无反顾来到牧原、来到南阳。

  营养负责人师子彪,毕业于中山大学食品安全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如今来到牧原已经八个年头,他早已在南阳安家落户,全身心投入集团营养研发的事业中去。

  城市的振兴,一定是产业的振兴,产业的振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牧原始终把科技创新与实践生产相结合,高度重视人才,实实在在创造价值,助力行业升级,推进社会进步。截至目前,牧原拥有大学生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600余人。这些优秀人才,在牧原工作、生活,为牧原发展注入活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30年来,牧原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中华大地上展现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场景。

  如今,牧原取得引领行业发展的成就,最重要的就是背后有这样一群价值观纯正、奋斗前行的牧原人。他们在牧原这块沃土上,不断成长壮大。他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办实事不图虚名,求实效不做虚功,在奋斗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享受丰盛人生。

(责编:黄莎、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一条留言,让群众的出行更方便
  • 与死神“打赌”21年 从小伙熬成爷爷
  • 寻找故土思念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