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在树干上裁切、钻洞放入骨灰存放装置 植入式树葬实验来了,你咋看?

2021年12月13日08:17 | 来源:大河网-顶端新闻·大河报
小字号

  植入式树葬发明人王雪峰在操作演示

  放入存放装置后要进行消毒、抹抗生素、涂愈合剂等保护性处理,确保不影响树木生长。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文图

  12月12日上午,一项“创新生态树葬实验”——植入式树葬实验在河南福寿园举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已经连续举行14届郑州市公益生态树葬活动的河南福寿园树葬花园,四棵直径超30厘米的大杨树树干上,被挂上“植入式树葬实验树”的牌子,牌子下方,一小块正方形的树皮被裁切,掀起树皮,可见里面钻有一个直径约4厘米、10厘米深的横向树洞……这里,是植入式树葬实验的“核心地”,树洞中将放入骨灰存放装置。

  “刚开始很多人都反对我!”植入式树葬发明人王雪峰告诉记者,植入式树葬有创新之处,也面临一些质疑,他认为,这一从医学“人体内植物”找到灵感的创新方式,对推进绿色殡葬改革有积极意义,值得尝试。

  植入式树葬实验,咋做的?

  植入式树葬实验怎么做?现场,植入式树葬发明人王雪峰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博士贺亮亮进行了操作演示和讲解。

  两人依次走到四棵植入式树葬实验树前,揭开裁切过的树皮,把一个圆柱形、装有骨灰替代物的铝合金安置装置,放入前期钻好的横向树洞中,再把树皮封上。

  “接下来,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消毒,抹生长素,再涂一些愈合剂,进行封闭,还要进行复杂的保护性处理,确保不影响树木的生长。”贺亮亮说,通常,两个月后树皮就能愈合好,人们看到的还是“完整的树”。

  据介绍,此次实验为期4个月,后续将持续跟踪记录树木的生长情况,并以此作为判断实验成功与否的依据。

  “虽然在树洞中放入骨灰安置装置的实验是第一次做,但是,这方面的树皮恢复技术在林业、园艺上都做过实验,技术是比较成熟的。”贺亮亮说,这是因为,树干由树皮、韧皮部、木质部和树芯四部分组成,树木生长的有机物运送主要是靠韧皮部,木质部主要起支撑作用,植入后不影响养分输送和物质交换,只要及时修复使树皮愈合,树木的生长就不会有问题。当然,后期对树木的管护会更严格、完备。

  植入式树葬的灵感从哪儿来?源于“人体内植物”

  此次创新生态树葬实验现场,最激动的人当数植入式树葬发明人王雪峰。他说,近几年一直在申请专利,目前已拿到名称为“用于树葬的骨灰存放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

  “我是从医疗领域经常用的‘人体内植物’找到的灵感,觉得也可以运用到殡葬领域。”王雪峰说,人体内植物如心脏支架、人体关节等,如今被广泛运用,体现了生物共融性。

  王雪峰关注生态殡葬多年,一直思考既能保留追思纪念功能,又更加节地、生态、长久的生态殡葬方式,突发灵感想到的植入式树葬,可以通过巧妙的结合,为进一步推进生态节地安葬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刚开始很多人都反对我,通过逐步沟通,我希望更多人能理解我的想法。”考虑到科学的严谨性,王雪峰还特意找到医学、农业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员,从技术上寻求支撑,进行印证。此次实验,就是为了验证植入式树葬对树木生长有多大影响。

  那么,植入式树葬对树种选择有啥要求?到哪儿去找足够的树木?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后续问题?

  对于这些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王雪峰表示,普通的行道树、果树等约九成树种都可以进行植入式树葬。实验用的骨灰存放装置长度为10厘米,要求实验树的树干直径在30厘米以上,如果后期推广的话,骨灰安置装置的大小可以更灵活,树木的选择余地就更大。此外,植入式树葬尽量选择相对固定的树木,也可以进行移栽或重新植入。

  植入式树葬,你怎么看?

  说到树葬,很多郑州人并不陌生。从2008年到2021年,由郑州市民政局等共同发起的郑州市公益生态树葬,已经在河南福寿园举行了14年,先后为1100个家庭的约1500位逝者免费举行了庄重的公益生态安葬,让生命在绿色中永恒。

  从2019年开始,郑州市公益生态树葬统一采取使用可降解骨灰盒、将逝者骨灰安葬在树下草坪中的方式,满足群众对生态殡葬的基本需求,真正意义上实现土地的可循环使用,让逝者归于自然,也更加注重人文纪念。

  在创新生态树葬、福荫子孙后代——植入式树葬实验发布会现场,多位与会嘉宾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全体肃立,通过敬献花篮、默哀等方式,向树葬先行者默哀致敬。

  “我们提供树葬花园的大树,支持植入式树葬实验,就是希望以科学的态度、敬畏的心情,进行全新生态树葬的实验,探索文明绿色殡葬的新方式。”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此次植入式树葬实验,多位嘉宾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推进殡葬改革的好事儿,希望实验能够取得成功,并将这种创新方式发扬光大,为推进殡葬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希望借助这一契机,让科技工作者与殡葬工作者加强沟通和交流,让科技为殡葬工作赋能,让科技为绿色发展助力。”与会嘉宾王清彬认为,植入式树葬的骨灰存放方式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成果,通过一种“很玄妙的方式”传承延续生命,对生态安葬的推广具有建设性意义,有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采访中,有市民对植入式树葬的方式存疑,有人认为,不保留骨灰的公益树葬已在郑州开展14年,上千户家庭参与其中,说明民众正在逐渐接受这种生态殡葬理念,植入式树葬要留存骨灰,多少与不留存骨灰的先进生态殡葬理念相悖,还要在树上裁切、钻洞,如果日后推广的话,担心会影响树木生长。

  也有人认为,推进生态殡葬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间,民众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殡葬需求,植入式树葬在适当保存逝者骨灰、顾及亲属追思情绪的同时,对推动绿色殡葬、文明殡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植入式树葬实验结果怎么样,需要时间来检验,能否推广也要看政府部门和广大民众的态度,如果实验成功且能得以推广的话,对民众而言,也多了一种选择。”

(责编:辛静、杨晓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一条留言,让群众的出行更方便
  • 与死神“打赌”21年 从小伙熬成爷爷
  • 寻找故土思念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