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南频道

“守初心·启新程”系列报道

河南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郭健 徐驰 王佩
2021年10月11日09:05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荣耀。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迈步走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各地又将如何砥砺奋进,争取更大光荣?人民网推出“守初心·启新程”系列报道,说变化,聊规划,看各地如何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描绘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10月5日,豫北地区又下起了小雨。天刚蒙蒙亮,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杜焕永就带着社员开始忙活。“这些天一直陆陆续续下雨,水大地淤,我们买了两条履带绑在收割机上,抓紧时间抢收。”

合作社院内,3个十几米高的“大家伙”静静伫立,这3个烘干塔是杜焕永的宝贝,阴雨天里全靠它们来烘干粮食。“下雨的时候玉米收割成本比较大,所以我们要对玉米穗进行脱穗烘干处理,既能保证玉米籽的质量,又能减少对玉米的损耗,做到减支增效。”杜焕永说。

在滑县,80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抢收秋粮。持续阴雨天气下,河南全省动员,冒雨抢收,确保秋粮颗粒归仓。截至10月7日,河南全省秋作物已收获10056万亩,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84%。中原粮仓,期待又一个丰收的金秋。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刻回响在河南干部群众耳边。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河南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发力创新,扩大开放,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描绘乡村振兴蓝图

河南滑县“豫北粮仓”迎丰收。人民网 霍亚平摄

驻马店市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沟通渠连,绿意盎然。几个村民坐在沟渠旁惬意地聊着天:“多亏政府给我们挖了沟、修了渠,雨下这么大,田里的水都排到沟里去了,庄稼才可以保收,没有受淹!”

7月底,河南多地遭遇强降雨,正阳县也不例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依靠完善的设施,及时排涝,农作物没有受到影响。”正阳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张韶辉说,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促进了粮食安全、节本增收。

藏粮于地,稳产增产。今年河南将投入12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今后,力争每年新建或提升500万亩以上,“十四五”末全省高标准农田达到8000万亩。同时,落实产粮大县奖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藏粮于技,好种子增收富农。6月10日,在河南农业大学,两个粮食新品种“卖”出了538万元的价格。同期市场上,同类新品种的转让价格普遍在50万元左右。卖出“天价”,种子贵在哪?

豫农902,是今年刚通过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较好解决了河南省乃至黄淮麦区小麦育种中高产不抗赤霉病、抗赤霉病不高产的矛盾。而豫单888,在2020年示范种植中,曾创出亩产1205.1公斤的纪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河南省,小麦持续增产,良种的贡献率接近50%。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扭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打好稳粮增产组合拳,建好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十四五”期间,河南将加快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攻关、良种繁育提升和龙头种企培育四大工程,夯实种业创新发展基础,打造全国育种、制种、供种新高地。良种更要有良法。河南计划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效能,打出“藏粮于技”的组合拳。

从吃不饱到“中原粮仓”,再到“国人厨房”。“十四五”,河南将继续牢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让中国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

农业强,还要农村美,农民富。站在新起点上,河南推出《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兴旺为抓手,壮大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到2025年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5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 “赶考”路上勇争先

洛阳造纯电动无人驾驶“超级拖拉机”。潘郁摄

刚经暴雨又遭疫情,如何帮创新型企业渡过难关?7月,河南省印发《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办法》,准备了1500亿元基金,将重点投向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保护创新主体,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如何支持创新?河南一直在探索、在实践。

“分实验室组建很不容易,感谢政府的‘绿色通道’。”8月25日,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吕益良兴奋地告诉记者。

吕益良所说的“分实验室”,主体是依托高校建立的河南省成像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专注于研发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大型工程构件、压力容器和复杂零部件内部的无损带荷检测难题。“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微米和纳米级精度,可以精准检测出零件内部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百分之一粗细的裂纹。” 然而,要将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就需要建立分实验室进行成果转化,这让企业犯了难。

“组建这样的实验室在国内找不到可供参考的政策,就像你要开车,却连驾照怎么申请都搞不明白。”吕益良说。

破除阻碍创新的一切壁垒。河南省科技厅利用郑洛新自创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组织专家现场论证,帮助企业完善建设方案。随后,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印发批准文件,企业问题迎刃而解。该实验室建成后,将推动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郑洛新自创区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从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进开放式创新、集聚海内外人才资源、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30条具有突破性、前瞻性,且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促进高端创新资源向自创区集聚。

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

怎么打造?河南绘制蓝图,蹄疾步稳。“十四五”规划确定,河南将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5G等10个新兴产业链为主体,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构筑产业竞争优势。支持引导各地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培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手握“王牌”“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嬗变

演员在水下表演舞蹈《洛神水赋》。河南广播电视台导演组供图

9月21日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脸书平台发文向全世界安利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中的舞蹈节目《墨舞中秋帖》。他说:“一曲惊艳舞蹈来向中国书法代表作《中秋帖》致敬,舞蹈动作象征着水墨的流动和节奏。”

今年以来,外交部已多次推介河南文化产品。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再到此次的中秋晚会,河南文化一次次在国内爆红,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演绎的代表被推向国际。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提起河南,人们总会使用这样一句开场白。然而,有着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河南,却长期面临一个尴尬:有说头,没看头。

2021年,这种刻板印象被颠覆了。水下舞蹈、网剧、网综(只在网络平台播出的综艺节目),各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层出不穷。既神韵依旧、美不胜收,又亲近自然、毫不呆板。在河南人手中,传统文化一次次“惊艳”世人。

“元素新,表达也要新。”《洛神水赋》的节目总制片程万里说,节目组在《楚辞》中找到了洛河女神这一文化符号,并通过对古画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人物形象和飞天壁画中的人物动作进行嫁接、组合、美化,以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配以新颖的水下舞蹈方式,最终造就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

“发掘传统文化元素,依靠新理念、新时尚、新技术创新表达方式。我们希望通过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展示,帮助观众发现传统文化的美,在自发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中坚定文化自信。”河南广播电视台台长王仁海说。

以创新解开文化密码。河南,终于在“传统”与“新潮”之间,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夜游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超梦幻的3D全息投影,幻化出千年前大运河的波澜壮阔;河南博物院将馆内珍宝打造为“考古盲盒”,还附赠考古工具“洛阳铲”,风靡一时……

不久前,“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成功举办。海内外人士齐聚河南,拜谒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沿黄九省(区)珍宝将五千年历史“娓娓道来”……一系列活动,展现了丰富灿烂、历久弥新的华夏文明,倾诉着同宗同源、守望相助的黄河儿女心声,宣示着黄河文化作为“根”和“魂”的强大凝聚力。文化月活动全网点击量超过40亿次。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幸福美好家园。

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开放强省”

郑州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打造“互联网+”跨境电商网购平台。聂冬晗摄

“这次洪灾很严重,企业却基本没受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有个好‘管家’。”鹤壁飞鹤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负责人黄凯建说。他口中的“管家”是鹤壁市山城区牟山工业集聚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郑海军。

暴雨前几天,郑海军每天都往企业跑,厂区内外反复查看防洪薄弱环节,叮嘱企业备沙袋、安排值守、在园区外墙做好防护措施……预防到位,企业总共只停工一天半。

“暴雨过后用电难,停工一天损失几十万元,可没等我们把积水清理完,郑主任就已经把用电问题协调好了。要是把企业比作种子,营商环境比作土壤,那服务管家就是‘园丁’,他们经常‘松松土’‘浇浇水’‘施施肥’,可以帮我们长得更好。”黄凯建说。

在鹤壁山城区,像郑海军这样的服务管家有130多人,他们分包不同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时为企业解困惑破难题,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措施之一。

今年6月,河南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楼阳生指出,要通过该活动,解决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让各类市场主体感受到“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带来的获得感,感受到河南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使其发展信心更坚定。截至10月7日,全省已有38141名干部参与“万人助万企”活动,收集企业问题42383个,已解决32700个,解决率77.2%。

刀刃向内,河南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了《关于印发河南省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从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等方面,提出了30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依托自身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河南进一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协同、“五区”联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朝着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迈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河南“十四五”规划提出,把“开放强省”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连接度和影响力,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一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推动我省经济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迈进。”楼阳生说。 

(责编:辛静、徐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防疫中的七夕
  • 河南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已送达
  • 点赞暴雨中的橙色身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