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扎实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累计消杀69559万平方米、检测分析342个饮水点水质

消杀人员在进行全面消杀工作。
“政府不仅安排专业人士每天对村里公共区域进行消杀,还指导村民学习消杀流程,俺村每天都要进行两轮消杀。”8月15日,在浚县新镇镇大蒋村,村民们边对房前屋后各个角落、公共区域认真地进行消杀,边夸赞鹤壁灾后消杀工作开展迅速、扎实。
笔者从鹤壁市卫健委获悉,在鹤壁市遭受强降雨,部分地区受灾后,鹤壁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灾后防病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强化卫生防疫专业指导
灾后防疫工作重在迅速、专业。灾情发生后,市卫健委及时多举措指导各县(区)科学、规范开展洪涝灾害后传染病应急监测、调查、控制,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安全监测,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
市卫健委第一时间从多家医疗卫生单位抽调35名专业人员,成立7支卫生防疫小分队,分别到各县(区)开展工作。卫生防疫小分队迅速在各县(区)组织200余名专业人员,对其开展传染病防控、灾后饮用水监测、消毒消杀等知识培训,同时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各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医等群体开展专业培训,指导其规范开展灾后消毒消杀等工作。
此外,省卫健委多轮次选派防疫技术专家进驻浚县和淇县,技术支援灾区传染病防控、环境消杀等。市卫健委选派由领导干部带队的工作组驻守浚县,会同省派防疫技术专家赴新镇镇、屯子镇、王庄镇、小河镇等调研、验收消毒消杀及安全饮水工作,并入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动员多方力量落实消杀任务
对于灾后防病防疫工作,鹤壁市统筹安排各县(区)相关部门实行责任分包制,将责任具体到个人,并动员多方力量落实消杀任务。
灾情发生后,鹤壁市共有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调配的2架直升机开展空中消杀作业。来自濮阳、开封、信阳、聊城等地的120多名专业打捞人员组成了32个打捞组,于8月6日完成对鹤壁灾后溺死畜禽的打捞工作。先后有来自北京、湖北、厦门、平顶山等地的十余支专业消杀队伍支援鹤壁市。
各方力量主要针对鹤壁灾区具备消毒指征的饮用供水点、公共场所、道路、社区、村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养殖场、屠宰点、废品收购站(点)、垃圾中转站等区域进行消杀,目前已累计消杀69559万平方米。
在落实灾后防疫措施上,鹤壁大力开展灾后环境卫生大清理和病媒生物防制,消除卫生死角和病媒生物孳生地,尽快恢复和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仅8月15日当天,鹤壁就对652个村庄、492个小区、574个公共场所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卫生死角7274个,清理病媒生物孳生地10380个,组织病媒生物消杀26804万平方米,清理垃圾3003吨。
此外,鹤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102个水质监测点、受灾后342个饮水点(包括受灾村农民自备井用水)的3762个样品单项进行了检测分析;对3个水厂的出厂水、27个饮水点管网水进行多轮采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开展工作。
强化宣传教育引导
进入汛期以来,鹤壁及时向社会公布4部抗洪救灾公益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均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对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开展心理疏导和干预,累计心理疏导7331人次。
市卫健委根据各县(区)各自防病工作重点,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灾后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播疾病、人畜共患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防病宣传的技术指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普及汛期传染病、虫媒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引导群众在汛期特别是灾后养成“喝开水、吃熟食;绝不吃淹死、病死禽畜,绝不吃变质或被水浸泡过的食物;清洁周边外环境、清洁生活居住场所室内环境、清洁个人手和皮肤”的良好卫生习惯。近段时间,市卫健委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发布病媒生物防治、消毒消杀、饮水安全、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防疫知识2600余条,制作发放宣传资料55万余份。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针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鹤壁市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汛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扎紧扎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四个口袋”强化防控措施落实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集中安置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捐赠物资接收点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鹤壁市新冠肺炎集中隔离点中医药预防工作方案》,对汛期和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进行明确。8月3日完成全市19497名集中安置点群众的核酸检测工作,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力做好灾区防疫消杀工作,坚决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灾后无疫情,为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鹤壁市委宣传部 陶俐伶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