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江勇 师喆
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正奋战在航天报国的科研生产一线。
“不忘航天报国初心,牢记航天强国使命”是他们的誓言;一次次成功的火箭发射,记录着他们为航天事业默默付出的一份心血。
他们就是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航天693厂)的青年突击队队员。
“我告诉自己,要付出十二分的认真和努力。”该公司质量处电缆网检验员赵梦阳回想起自己上生产线第一天的情景,“每一个焊点的成败,都可能决定着一次发射任务的成败,唯有细心再细心、认真再认真,要把工作做到极致。”
大学专业是英语,却成为生产线上一名检验员,赵梦阳对此没有遗憾:“在这个岗位上能收获非常充实的荣誉感。连家人也能分享这份荣誉,在幼儿园,我的孩子总是骄傲地说,我妈妈是造火箭的。”
1996年出生的贾璐参加工作不足3年,她是青年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我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虽然工作很忙,订单任务不断,但是师傅和同事们都会全心全意帮助自己成长。”
54岁的电子仪器主任设计师郑西勇是突击队里年龄最大的“资深青年”。1987年参加工作的他多次受命“出征”火箭发射中心,为发射任务提供技术保障。30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当年还显得偏僻简陋的发射中心,现在已是一片兴旺,甚至成为国内航天爱好者观看发射的热门景点。“看到发射中心里挑大梁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真是高兴。”郑西勇说,“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和一帮小伙子在一起,郑西勇工作中处处抢着干,关键性的调试细节更是亲力亲为,手把手传授经验。“一干起工作,我就忘记了年龄,能为发射任务保驾护航,为空间站建设守好‘责任田’,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们航天693厂成立近50年来,已经成功承担了近400次火箭发射任务的配套产品生产服务,用成绩锻造出了响当当的‘航天标准’。”电连接器副主任设计师李成宾说,这份成绩背后也包含着一代代青年突击队员的汗水和付出。
“太空环境中,我们的产品不仅要抵御电磁干扰、高真空、带电粒子辐射等一系列特殊环境影响,还要经受住空间飞行的各种考验,才能确保信号准确传输。”李成宾说,这就要求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到零件加工、产品装配,再到试验检测、交付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做到精益求精。
“有不少朋友都问我,你家孩子学习特别认真,你们在辅导上有什么秘诀?”李玲玲和盛洋既是生产组的同事,也是一对夫妻,“要说有秘诀,可能就是我们把打造‘航天标准’变成了习惯,再把这份认真,言传身教给了下一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