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运海
如今,机收已成为麦收的主要方式,但是,机收造成的小麦损失也不容忽视。相关调查显示,因为机具、速度、方法等原因,有的机收损失甚至高达10%。如何减少机收损失?6月1日,在新郑市观音寺镇菜王村,种植大户李杰介绍了他的小诀窍。他说:“通过这种办法,每亩地能减少损失40斤。”
47岁的李杰是荥阳新田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目前在兰考、荥阳、新郑等地共托管土地11万亩,种植的都是优质强筋小麦新麦26。他认为,种地增收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粮食产量和价格,另一方面要确保颗粒归仓。但是,由于麦收中机损率高,很多粮食就白白抛撒到地里了。
怎么办?经过多次试验,李杰找到了减少机损的两个小诀窍。
一是对收割机出糠口进行调整,减小风力。收割机在收麦时,一方面要把小麦籽粒保存下来,另一方面要通过风机将麦糠“刮”出去。如果风力太大,麦粒会随麦糠一起被刮走。李杰说:“把风力调整到合适挡位,既吹出了麦糠,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麦粒。”
另一个诀窍是匀速收割。如果收割速度时高时低,高的时候就会把麦粒从收割机中震出来。
在麦地,记者在两个地方扒开麦糠,寻找麦粒,每个地方都只发现了一粒麦。附近的农民说:“今年麦收,机收损失明显减少。”
一亩地减少损失40斤,看着不多,算算账却惊人。李杰说:“如果我托管的土地每亩都能减少机损40斤,等于增产440万斤小麦。”
不久前召开的全省“三夏”生产暨夏粮收购秸秆禁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选择适宜机具,控制好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机收损失,将机收损失控制在3%以内。
3%意味着什么?去年河南小麦单产是882斤,机收损失3%差不多等于每亩地损失26.5斤。我省小麦种植面积是8500多万亩,相当于损失近22.5亿斤。
降低机收损失,就相当于增加了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李向东说:“不要说每亩地减少机收损失40斤,即使只减损20斤,全省也相当于增产17亿斤,意味着增加192万亩小麦种植面积,非常可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颗粒归仓,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