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养殖场,艾草地里上的都是有机肥。这样,艾草叶面就特别大,出绒率也高。去年,我们1亩地纯收入有2000多块钱。”
“第一茬艾马上就要收了,我们村打绒机已经到位,只要一通电,立马就能生产。”
……
5月20日,走进叶县常村镇政府办公大楼,就听到一阵热烈的讨论声。原来,该镇正在组织召开中药材谋划发展研讨会。
“我们把种植艾草规模较大村的支部书记、种植大户和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就是为了互相交流经验,为我们镇艾草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常村镇党委书记赵幸伟说。
常村镇地处浅山丘陵区,土地贫瘠,传统农作物产量一直不高,但却很适合艾草的生长。近年来,随着艾草的各种功能被挖掘,艾产品走俏市场,当地村民逐渐意识到艾草的价值,纷纷开始人工种植。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也连不成片,更形不成产业链。
为鼓励村民通过艾草和艾草深加工增收致富,2018年,叶县将艾草种植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每亩给予750元作为启动资金,还向种植村派驻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常村镇种艾草的群众越来越多。
2019年,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党建引领、联村共建、财政倾斜、金融服务、保险托底、廉情监督” 二十四字工作要求,形成“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统一指导、村级负责、分户托管、利益分成”模式,建设高标准艾草示范基地和艾草深加工厂,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最大程度保证了合作社及农户的利益。
目前,常村镇艾草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培育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2亿元以上,并辐射带动全镇20多个村发展艾草种植,不仅有效地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也给2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提供了就业岗位。
“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入股、合作、联营等方式与村集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把产业做大做细做强。”赵幸伟说。(叶县县委宣传部 焦萌 范旭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