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咋暖还寒。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银王村的王栓来到村里的益花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巡视、打杂,乐呵呵地忙个不停。
“年龄大了,在这儿看个林子,也不少拿钱,这好事儿想都想不来。”王栓将地流转给合作社6年了,不用种地,不但有租金,还能挣些钱,拿了“双薪”。
河滨街道肖庄村民郑妮2018年秋天将地流转给韭菜种业产业园,也成了基地的产业工人。除去每年一亩地1300元的租金收入,每天还能挣60元。用郑妮自己的话说,既当了“收租婆”,又当上了“上班族”,拿了“双薪”。产业园用工少则20余人,多则60余人,村民杨国花高兴地说:“疫情期间外出打工不方便,我在这儿干活,等于挣两份工资,还不耽误照看家,感觉很不错。”
近年来,湛河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特色种植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引导群众进行规模化土地流转,按照“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模式,除按年向农户支付土地租金外,种植机构还优先安排土地流转农户在农场的管理、采摘、包装、运输等岗位就业,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经营的热情,该区除对一定规模的土地流转经营者进行资金支持外,还主动派专家深入园区进行技术指导,提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并为经营者提供商品信息,帮他们打通市场销路,使土地产值效益翻倍增长,实现了农户与经营者之间的双收益。
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后,既能拿地租,又能在家门口务工领薪,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目前,该区2000余名农民活跃田间地头,在自家的土地上领着“双薪”。(平顶山市湛河区委宣传部新闻报道组 李向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