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歌代表:弘扬淅川移民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03月10日16:10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廖华歌  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郑州3月10日电(尚明桢) “希望能够在鱼关修建一座淅川移民精神文化大剧院,通过‘大剧院+’模式,使鱼关基地建设更加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实现多方面辐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廖华歌已连续8年围绕南水北调和移民问题,以及弘扬传承移民精神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

鱼关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是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河南一侧的临江山村。2009年,因处中线调水的172米水位线以下,800多位鱼关村民离开世代生活的村落,以移民的身份在200余公里外的陌生土地上开始新生活。

鱼关虽是一个小山村,在卫星地图上仅是一个小点,但在廖华歌心中却“很大”。“1959年丹江口大坝修建到2014年中线工程通水,55年间,鱼关村所在的淅川县近40万移民,响应国家号召,为了清水北送迁往异地他乡。”廖华歌说,虽然人搬走了,却留下了一泓“忠诚奉献”的上善之水,一种“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还有他们世代相依为命的沟沟山山。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通水6年时间,鱼关村所承载的移民精神愈发闪耀。自2010年起,为保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南水北调移民纪念林”栽植行动在鱼关村展开。经过10年的栽种,鱼关已树如伞盖、花似云簇,水净如镜。现在的鱼关,既是一座用真山真水一树一花建起的生态公园,更是一座见证中线历史、镌刻移民精神的生动课堂。

鱼关村纪念亭(碑)、移民广场、移民纪念林、移民丰碑、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南阳市移民教育培训基地、中国报告文学南阳创作研究基地、中共淅川第一支部纪念馆一一坐落在鱼关的青山绿水间。花岗岩巨石打造的移民丰碑,每座长8米高2米重20余吨,共56座,镌刻着16.59万移民的姓名,熠熠生辉。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传承移民精神,廖华歌希望,相关部门应尽可能给予鱼关村一定的协调支持和配套帮助。“建议在鱼关修建一座淅川移民精神文化大剧院,通过‘大剧院+’模式,使鱼关基地建设更加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实现多方面辐射。”在其看来,大剧院的建设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文创等功能,把大剧院文化带到乡村、带到自然。

与此同时,廖华歌建议,把鱼关村纳入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统筹管理,使移民精神真正起到教育培训作用,从而得以更好地弘扬与传承。

之所以会提出这一建议,廖华歌介绍,鱼关村已成为南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移民精神教育培训、党员主题党日活动以及文艺工作者、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师生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首选阵地,在全省乃至全国呈现出意义重大、特色鲜明的展馆教育和活动品牌服务。

自2018年3月28日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开馆以来,日平均参观人数在300人以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多个单位的主题党员日活动都先后在这里进行,众多单位组织到此重温移民历史,学习移民精神。每年的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春节及五一、十一、寒暑假,都有大量移民及关注丹江移民和南水北调的人士到此瞻仰。

“可以说,鱼关已经发展成为了全国移民精神教育基地。”廖华歌呼吁,在将鱼关“大剧院+”模式实施与建设逐渐提上日程的同时,希望各界人士支持鱼关移民精神教育基地的科学发展,让国家“淅川丹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项目早日落地。

(责编:黄莎、徐驰)

推荐阅读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

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