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冯琪雅 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郑州3月10日电(张毅力)电信诈骗蔓延病毒化,往往在极短时间内,犯罪分子可完成虚构事实、设置圈套、引诱上当。全国人大代表冯琪雅建议,推进建设AI智能外呼系统高效快速干预阻断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高发,诈骗金额愈加巨大,同时电信诈骗呈现科技化、网络化,使得资金追回和打击侦破更加困难。
电信诈骗不仅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还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破坏国家形象,吞噬诚信社会,动摇社会稳定。
近年来,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虽然警方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警示宣传持续开展,但依然有很多人上当受骗。这类犯罪为何频发?
冯琪雅调研发现,首先这类犯罪阻断犯罪难。新技术加持下的电信诈骗蔓延病毒化,往往在极短时间内,犯罪分子可完成虚构事实、设置圈套、引诱上当的违法犯罪行为,但是诈骗电话众多,警力不足,对电信诈骗管控打击都存在明显滞后性,很难在黄金时间内完成对所有事主的外呼、劝阻,阻断犯罪分子的违法行为。
事主在犹豫期时如果及时收到反诈预警电话即可走出骗局,如人工劝阻不及时也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追踪侦破难也是此类犯罪高发的原因。新技术下的电信诈骗呈现出产业化、链条化的特征,科技含量高、跨区域跨境化日趋明显,多种新型诈骗方式推陈出新,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愈发隐蔽,造成侦查过程取证难、追赃难,给电信诈骗的侦破带来极大困难。
基于此,冯琪雅建议加大投入人工智能新技术治理电信诈骗。比如,推进建设AI智能外呼系统,高效快速干预阻断犯罪;推进建设声纹识别库及数字货币,为电信诈骗侦查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