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宛城区强力推进教育扶贫精准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21年01月11日11:18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近日,笔者在宛城区金华镇中心小学了解到,对少年儿童因智力缺陷无法随班就读难题,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组成送教服务队,利用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时间,开展“教育精准扶贫”送教上门活动。经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送教,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小龚已经初步掌握了生活和学习技能,学会了与人交往。这是宛城区实施送教上门的暖心实践,也是做好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生动体现。

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近年来,宛城区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的脱贫目标,聚焦学生入学“应入尽入”、学生资助“应助尽助”核心任务,精准施策,多轮驱动,让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该区通过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不失学、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做好驻村帮扶等措施,着力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为宛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教育扶贫资助实现全覆盖。为做到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该区实施教育资助“六步工作法”,根据时间节点要求,把澄清贫困生底子、入户宣传政策、及时准确发放资金、进一步入户宣讲、温馨告知书张贴上墙、全覆盖走访核查等六个环节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教育资助全覆盖零差错。同时,建立了宛城区贫困生动态管理机制、宛城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资金发放监督机制等长效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建立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全方位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全区无一例因贫失学现象发生。近五年来,为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8037人次发放资助,资助金额1267.23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7550人次,贷款金额5644.26万元。

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为切实解决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问题,该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建立“双线四包”“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落实政府、部门、学校、家长控辍保学责任。区教体局采取“三比对两监测一稳控”工作办法,充分利用公安户籍系统、全国学籍系统、扶贫系统进行数据对比,对学困生、特殊家庭学生等实施重点监测,实施一对一稳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劝返。此外,对不能到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的39名重度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受到社会各界点赞。疫情期间,为930名学生减免宽带及手机流量费用,为300余名学生提供手机等学习终端,有力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停课不停学。

办好贫困村学校补齐短板。大力推进乡镇学校布局调整,优先支持贫困村学校建设,2017年以来,投入1727.5万元,对18所贫困村学校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和学前教育资源扩充建设;投入120.82万元,对17所贫困村学校实施薄弱环节改善及能力提升项目。加大对贫困学校教师支持力度,每年招聘的教师优先满足贫困村学校需要,在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专门开展贫困村学校小学全科教师培训,提高贫困村学校教师素质。从中心城区选取12所条件较好的学校,结对帮扶12个贫困村学校,为贫困村学校捐赠价值50余万元的图书、仪器和办公用品等,开展送教下乡、示范课展示、联动教研等活动,全面提升贫困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驻村帮扶搭建扶贫连心桥。2014年至今,宛城区教体局共向茶庵乡前陈营村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两届9人,实现该村整村脱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区教育系统共派出55名帮扶责任人帮扶贫困户104户,为全区脱贫攻坚贡献了教育力量。区教体局2018年度被市政府命名为“优秀驻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度获得市教育局“教育扶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及区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区直部门”荣誉称号。(南阳宛城区宣传部 袁永强 毕明珂)

(责编:黄莎、徐驰)

推荐阅读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   一间不起眼的农房里,六七名妇女促膝而坐,小小刻刀在手中上下翻飞,毛糙的木料很快被精雕细琢成提琴琴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提琴加工作坊有122家……【详细】

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向着强省、高地、家园,中原儿女愈战愈勇   愈战愈勇,始得玉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河南全省上下逆风破浪、危中寻机,战疫情、抓发展、保民生,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左右……【详细】

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关注河南频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