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釉色斑斓多变,造型优美端庄,入眼满目丹霞,被北宋皇家钦定为御用瓷器。
“选择在郏县投资兴业,既遵从了父亲的遗愿,也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近日,郏县安良镇陶瓷产业园区任氏瓷业公司内,公司董事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柴烧技艺传承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任继伟说。
承父衣钵 立志钻研
“钧瓷美与丑,先看足和口。今天烧的都是新产品,你看这件茶杯釉料和陶体结合得很好,而这只碗就不行,还需要试烧。每一件产品都要经过反复实验,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天下午,试烧品出炉,任继伟戴上手套,轻轻地拉开炉门,缓缓地拿出水杯、酒壶、碗等,向笔者介绍。他的徒弟和子女在旁边聚精会神地听讲。
任继伟今年63岁,禹州神垕人。其父任坚是新中国钧瓷文化奠基人、陶瓷工程师,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历经千辛万苦试制出了36项不同温度和色泽的钧瓷配方,恢复了五大名窑之一钧瓷的生产。他和哥哥、姐姐初中毕业就进入瓷厂学习钧瓷加工、制模、成型等一系列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初,任继伟去上海做起了建材生意,干得顺风顺水。2010年,他返乡创办任氏瓷业。
“父亲临终时只留下5个字:‘干,干好钧瓷!’秉承父愿,传承钧瓷是我的使命。我家祖坟就在安良镇曹沟村,所以我选择了在郏县创业研究唐钧。”谈及父亲,任继伟目光中闪烁着泪花。
10年来,任继伟的《金瓯永固》《四海祥瑞》等作品被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河南博物院等收藏或被作为国礼赠给外国政要。
入窑一色 出炉万彩
“红为最,紫为贵,天青月白胜翡翠。”当天,在任坚钧瓷艺术纪念馆内,谈及钧瓷的美,作为第八代传人的任皓宇滔滔不绝,她留学回国后女承父业。钧瓷釉面浑厚润滑,色彩绚丽灿烂,胎骨坚实致密,历来颇受文人雅士称赞。乾隆皇帝曾吟诗赞钧瓷:“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钧不成对,窑变无双。钧瓷的美,美在窑变,一窑中没有釉色相同的产品,素烧施釉后颜色都一样,但炉膛内摆放位置不一样、火候把握不一样,都会造成成品很大的色彩、纹路、图画差异,窑变给人以千变万化而神秘莫测的感觉。任皓宇说,父亲曾经烧制出一件精美的盘子,但后来应朋友要求重复烧了十多次,无一成功。
宋徽宗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传世极少,继而有了“黄金有价钧无价”一说。1962年、1983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曾两次到郏县黄道镇北黄道村、谒主沟村古窑遗址考察,他根据在此发现的瓷器碎片、炉窑器具等实物研究确认,这里的窑址正是“唐钧窑”。钧瓷故乡,就在郏县。
为应对市场需求,父亲和任皓宇一起进行了大胆改革,除了研发新釉料,又在瓷器生产中加入了现代美学元素。在做好传统盘、钵、瓶等器皿的基础上,又增加人物、动物、实用品等上百个造型系列,目前品种过千,远销海内外。任皓宇说:“这一款苏东坡像是去年创作的,淘宝加实体店销量为1000多件。”在展品陈列柜里,举杯欲饮的东坡先生显得潇洒飘逸。
研学结合 发扬光大
走进任氏瓷业,映入眼帘的不只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钧瓷研发、生产基地,更是一座藏品丰富的“钧瓷博物馆”,展台上陈列着上千件精美的钧瓷作品。
“太神奇了,件件都是臻品,我今天是和朋友一起来的,一抔黄土在这里化为神奇,令人惊艳咋舌。”当天下午,卫东区的吴先生带着朋友来“淘宝”,买走瓶、樽、执壶、钵20多件。
“钧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的事业。”任继伟说。他还开工建设了唐钧柴烧技艺传习和研学基地,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目前,四层仿宋古建主体已完工,从洛阳受邀而来的三名画工正在屋檐处作画。
“一层是手工操作车间,计划安放拉坯机100台,设多媒体教室、研学课堂,可容纳100余名学生。二层是学生宿舍,配备自助餐厅和接待中心。三楼设大师传习课堂、会议室、书法课堂,四楼为藏宝阁。9月份全面装修,预计年底建成投用。目前,我们已经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谈妥,该校毕业生将在这里完成毕业作品。闲暇时,我们会对外开放,让更多的陶瓷爱好者体验陶瓷制作,培育更多新人,让中华瑰宝继续绽放华彩。”任皓宇说。(郏县县委宣传部 张鸿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