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俺兄弟和弟媳妇照顾,要不然……”短短的一句话,今年67岁的刘秋成便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6月15日,走进郏县白庙乡谢招村刘喜成家里,一群小燕儿盘旋在这个不失温馨的院子里,刘喜成正在为因脑梗而偏瘫的哥哥刘秋成擦脸。每天帮哥哥换衣服、擦拭身子、端饭、上厕所、浣洗衣物、病后护理……这些繁琐的事情,刘喜成和冯大棉夫妇一做就是9年。
“秋成去年说话还不利索,今年简单的话都能说点了,他们娘今年都94了,常年哮喘病需要吃药,喜成还有俩儿子,日子也是难得很,不管贵便宜,喜成跟大棉都想办法给他们一直买药吃,所以现在秋成恢复的算是比较好。”喜成的邻居王国安告诉我们。
2011年10月,58岁的刘秋成因脑梗住院昏迷不醒,因为哥哥一直未成家,刘喜成一下就担起了给哥哥看病和照顾老母亲的重担,住院的20多天里,他日夜照顾在侧,拿出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挽救哥哥,命保住了,可是留下了严重的偏瘫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只能扶着椅子勉强走几步。喜成夫妇成年靠种地为生,喜成会点帮人挖墓穴的手艺,偶尔可以补贴家用,日子也是常年紧巴巴的。
“让咱哥跟咱娘都搬过来一起住吧,咱娘也八九十了,身边离不开人,你出去该忙就忙吧,家里有我呢,我照顾他俩。”出院后,冯大棉就向刘喜成提议。
2013年12月,刘秋成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老母亲也办上了慢性病卡,刘秋成每年都能得到国家为特困供养人员发放的4400元补贴金和2508元养老保险金。有了政策的帮扶,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逐渐好了起来,秋成和母亲吃药及日常营养都有了保障。
2016年,秋成再次犯病住院,与前些年情形不同的是,秋成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期间合规费用享受国家全报销,虽然照顾哥哥有些辛苦,经济上却宽松了不少。
2018年6月,喜成家里迎来了两件喜事,一件是由于喜成人品敦厚,被群众选举为村里的监委委员,成了村干部。另一件事是他家被乡党委政府授予“敬老孝亲文明家庭”的荣誉称号。村里最脏最累打扫公厕的差事,喜成永远抢在前面,村上修路,一没事他就去当义务工。日子虽然依然清苦,但是夫妇俩脸上常常挂着开朗的笑容。
“近年来,白庙乡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推动乡风文明促脱贫为切入点,以‘好媳妇、好婆婆、敬老孝亲、文明家庭、五美庭院’评选活动为抓手,注重培育文明新风尚,实行正面激励,大张旗鼓宣传弘扬正能量,力促民风、村风、乡风向上向善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良好的精神保障。”白庙乡党委书记王应钦说。(郏县县委宣传部 赵洁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