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看‘阳光村务’公开栏,村里的扶贫款项、决议事项、党费收缴情况、每月支出明细等党务、村务、财务相关信息分类公示,村里的大事小情让人一目了然,心里跟明镜似的;现在去村委会办事儿,村干部都很热情,事儿办了,气儿顺了,大伙儿心也齐了!”漯河市源汇新区挂刀营村村民张伟伟谈起村两委的变化感受颇深。
源汇区新区在‘阳光漯河’建设中,推行的‘阳光村务’建设,强化了监督制约,规范了村级权力运行,让每个村(居)干部清楚自己的责、权、利是什么,让村民放心又明白,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拆掉了“隔心桥”,架起了“连心桥”,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
“阳光村务” 让网格管理更规范
今年以来,源汇新区认真落实市、区“阳光漯河”建设工作部署,用“阳光村务”建设引领各项工作开展,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狠抓落实,着力推动村级组织明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监权透明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也在“阳光漯河”建设中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为了让“阳光村务”建设得到有效落实,源汇新区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各项规范化建设,确保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定期召开“阳光村务”工作例会,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建立了“阳光村务”三级网格化管理队伍,新区党工委书记任一级网格长,各村(居)分包领导任二级网格长,村(居)“两委”干部及监委会成员任三级网格长,做到了分层分包,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精准化责任体系,实现了“阳光村务”建设工作明确到人、落实到户。凡涉及村级重大事务的会议,包村领导到场指导,严格对照市、区“阳光漯河”建设各项标准督导落实,坚持按规章理事、按程序办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纠正,确保村级权力规范、高效、公开运行,让“阳光村务”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从根本上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阳光村务” 让监督无盲区
及时公开受监督 阳光普照暖民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征地、拆迁、安置、党员发展等问题成为群众和各界关注的焦点,少数村因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不规范、不及时、不透明,引发群众不满,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给社会大局稳定造成隐患。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既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源汇新区管委会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丰富信息公开形式,从公开原则、公开内容、公开范围、公开要求、公开形式、公开程序、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八个方面对村级“三公开”进行了规范和明确,设置村民小组“明白墙”,每户发放“明白卡”,不断完善乡、村两级“阳光漯河”建设平台,通过各种方式,线上线下同时精准发力。采取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类型专项督导和跟踪问效。并将此项工作检查考核结果作为村级党组织评先评优、村主要负责人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绩效奖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
“阳光村务”,让社会更和谐
“在‘阳光村务’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以用权的思想,一切按规矩办事,把决策权交给群众,把结果公布于众,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再加上我们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对村级的重大事项进行了有效决策,干群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和直接,增进了互信。”源汇新区纪党工委书记王立新深有感触地说。
在“阳光村务”建设中,探索实施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机制,针对村内党员较多,原有身份为大学生、退伍军人、老干部、老党员等实际情况,将所有无职党员分编为村民议事会、“阳光村务”监督组等,设定岗位、责任,向下联系带动群众,向上监督村级事务。调动他们参与村务管理、服务村民的积极性,消除了隔阂、化解了矛盾,使村级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干群关系不断融洽,村内明显发生变化:村级事务管理中的矛盾大大减少,信访量也随之减少;村级事务管理变得有板有眼,村“两委”依规办理村务意识不断增强。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筑一道“防火墙”,为党员干部再穿一件“防护服”,为广大群众再吃一颗“定心丸”,打通了干群关系“桥梁”,打消了双方“疑虑”,真正达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目的。(漯河市源汇区委宣传部 姜科峰 闫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