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脱口秀演员王越池(艺名“池子”)发布微博称,中信银行未经他本人授权和任何司法机关合法调查程序,将其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提供给了与其发生经济纠纷的笑果文化公司,严重侵犯了其个人隐私权。5月7日,中信银行回应称,向池子郑重道歉,对涉事支行行长予以撤职。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池子是公众人物,且银行泄露个人隐私刺痛了公众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敏感神经,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全社会强烈关注。令公众更加气愤的是,据媒体在天眼查查到的信息显示,中信银行擅自查询个人信息并非首次。早在2018年,中信银行太原分行就曾受到行政处罚,处罚原因就是“未经同意查询个人或企业信贷信息”,该行被罚款50万元,直接责任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移送公安机关。5月8日,上海银保监局称,已介入调查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个人信息事件。
《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信银行的做法不仅仅是其轻描淡写的“违规”,而是涉嫌违法,更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的担忧。
笔者认为,类似事件绝不能止于内部处理,必须强化法律刚性,依法惩处相关人员,以儆效尤。
池子此次的遭遇只是当今社会信息泄露问题的冰山一角。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承受个人信息泄露的困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电信诈骗……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正面临严重挑战。
维护个人隐私任重道远,行业内的自省和法律上的管控一个都不能少。未来,还需各方齐抓共管,守护好每个人的“秘密花园”,让法律的完善程度跟上科技进步的速度,也给予信息化社会中的人们更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