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永城市闽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草木葱茏(4月20日摄)。近年来,该企业以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投资10亿余元实施20多项环保提升项目,全面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孙海峰摄
4月23日,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通报了今年以来全省环境质量状况,部署了今年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作。
多项指标降幅全国靠前
今年以来,我省大气环境各项污染指标大幅下降。监测显示,截至4月22日,全省PM10、PM2.5、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7.1%、22.8%、25.0%、3.8%、9.5%、28.6%。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上述前5项污染物指标下降幅度均居前3名,二氧化硫下降幅度排名第4。其中,1月份,我省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唯一PM2.5浓度下降的省份;2月份,我省PM2.5浓度下降幅度全国最大,PM10浓度下降幅度全国第2。
水环境质量也实现稳中向好。一季度,国家考核我省的94个地表水断面中,三类以上水质断面增加24个,达到71个,占比75.5%,高于国家要求的57.4%的目标;劣五类水质断面同比减少4个,只有2个,占比2.1%,达到国家要求的低于9.6%的目标。
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
尽管我省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质量改善不小,但由于污染存量大,大气环境质量指标绝对数值排名与其他省市依然有差距。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表示,全省PM10、PM2.5、优良天数三项主要指标,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排名依然靠后。进入4月份以来,部分城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也不降反升。
据分析,目前我省工业布局及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全省火电、铸造、炭素、水泥、耐材、焦化、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中,76%以上企业分布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区域内。重污染企业围城现象依然突出,严重制约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交通运输结构也亟待优化。全省公路货运量占比高达90.2%,比国家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大宗货物铁路运输率不高,仅有4.1%。机动车保有量逐年递增,目前已达到2100万辆;非道路工程机械保有量在20万辆以上,农业机械约15万台以上。据统计,2019年全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达44.5万吨,占全省氮氧化物总排放量的45.5%。
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今年是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在世界经济发展极具不确定性的挑战下,要化危为机,绝不能再上落后产能项目,必须加快结构优化调整。会议对此进行了部署。
——解决“煤电围城”问题。加快煤电机组优化升级,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关停整合。年底前,郑州市和洛阳市主城区内煤电机组分别实现“清零”和基本“清零”。
——加快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推动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向资源禀赋好、环境承载力强、大气扩散条件优、铁路运输便利的城镇下风向工业园区转移,为转型发展腾出环境空间。
——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对铸造、砖瓦、陶瓷、耐火材料、炭素、化工、包装印刷等行业开展综合整治。
此外,严控煤炭消费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施“双替代”;加快推进以煤为燃料的畜禽养殖、烤烟、食用菌生产等农业生产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大老旧车淘汰力度,持续优化城市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