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河南各地

紅旗渠走上《百家講壇》背后的故事

2022年11月30日10:50 |
小字號

“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於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

如何讓林縣人民在20世紀60年代譜寫的修筑“人工天河”的故事走進廣大青少年的靈魂深處?

“讓今天的年輕人能夠哭一把!”2007年,中央電視台在《百家講壇》欄目就進行了一次創新。

那一年“五一”黃金周期間,《紅旗渠的故事》走上了中央電視台的金牌欄目《百家講壇》。那麼,紅旗渠是怎樣走上《百家講壇》的?作為見証者,記錄下了其中的故事。

2007年1月21日,在料峭的寒風中,一批特殊的客人來到了紅旗渠畔,他們是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組的工作人員,制片人萬衛,總策劃解如光,編導那兒蘇、馬琳、張佳彬等人都在其中。

走在他們前面的講解員就是林州市接待辦公室副主任李蕾。2004年到2005年,紅旗渠精神巡回展在全國主要城市舉辦時,林州市派出了11名講解員,她同林州市著名導游馮敏擔任領隊,帶領姐妹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展示了新一代紅旗渠人的良好形象,推介了紅旗渠精神,被譽為“傳唱紅旗渠的百靈鳥”。

一路走下去,看著盤繞在太行山半山腰的紅旗渠,聽著李蕾那動情的講解,回味著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百家講壇》欄目組的老師們在心靈深處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當天傍晚,回到賓館,解如光說:“李蕾講得太好了,紅旗渠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們欄目組。”

2007年2月5日,李蕾應邀到《百家講壇》錄制現場進行了試講。解如光等人看了,感覺李蕾符合做主講人的條件,但是她所講述的內容不太符合《百家講壇》的風格,講稿還有待於充實、豐富。

2007年2月10日一大早,林州市委中心組會議室坐滿了人,他們都是來參加《百家講壇》欄目關於紅旗渠講座採訪座談會的。

不久,時任林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的劉海英陪同解如光、那兒蘇和張佳彬走進了會場。經過簡單介紹后,解如光道出了此次林州之行的目的。

“前些天,李蕾到《百家講壇》試講了一次。對於李蕾的風度和口頭表達能力,我們都十分贊賞。但是,她講的文稿是個新聞宣傳稿,不是在講一段歷史。各位都是紅旗渠的知情者,今天我們就一起做這個事情,寫一個新的講稿,寫一段新的紅旗渠故事,寫成后,讓今天的年輕人能夠哭一把,讓他們永遠銘記先輩的歷史,從歷史中獲得前行的動力。”

安陽市作協主席崔復生、原林州市工業局局長趙凡、原紅旗渠管理局局長王宏民等人講述了紅旗渠的故事。每個人講述的故事都很感人,時間在動情的故事裡不知不覺到了中午。

林州市文化局創作組組長尚翠芳一直在認真做記錄。她原是林州市五中的語文老師,35歲,有文採,長於散文、古詩詞,調到文化局后從事文藝創作。

第二天,征求意見活動繼續進行,但是是小范圍的,李蕾和尚翠芳一直在場,聆聽和記錄著每一個故事。傍晚時分,解如光、那兒蘇和張佳彬在林州市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紅旗渠桃園渡橋。晚上,他們整理了兩天來的記錄,梳理了一下講稿的思路,決定讓尚翠芳和記者寫講座的初稿,要求寫成三講,每一講大約6000字,並且要求在春節期間完成。

接到任務,尚翠芳和記者都感到壓力很大。前后10年幾十萬人修筑“人工天河”的大事,要我們兩個人在有限的幾天時間裡寫下來再讓數億觀眾鑒賞,這樣重的擔子我們擔得起嗎?

3月5日,李蕾和尚翠芳兩位女將帶著初稿進京。11日,講座正式定名為《紅旗渠的故事》,第一講定稿,名為《惜水如命》。12日,李蕾走上了《百家講壇》演播室那肅穆的講台。講述完畢,《百家講壇》欄目組和兩位女將共十幾個人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從30日到31日,李蕾再次走上《百家講壇》,錄制開始進行。聽著李蕾的講述,演播室裡的觀眾熱淚盈眶。

“成功了!”錄制結束時,演播室裡很多人異口同聲地說。

5月1日上午,林州賓館可容納1000余人的3樓會議室裡座無虛席。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正式同林州市委、市政府在這裡舉行《紅旗渠的故事》首播式。(來源:安陽市委宣傳部 劉劍昆)

(責編:黃莎、楊曉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丨東岳老楊脫貧記
  • 第九屆“博博會”落幕
  • 千裡援瓊 同心戰“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