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汗知健康
中醫認為,汗是津液所化生,汗的有無、多少是體內陰陽平衡或者失調的表現。正常人在體力活動、進食辛辣、情緒緊張、衣被過厚、氣候炎熱等時候出汗,屬於生理現象。生理之汗具有調節體溫,保持機體陰陽平衡的作用。如《靈樞》說:“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
但如果是當出汗而無汗出,不該出汗時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這就屬於病理現象的出汗了。
自汗。沒怎麼活動、無緣無故出汗稱為自汗。多因營衛不和、暑傷氣陰、氣虛陽虛等引起,可見於外感六淫或內傷雜病,前者多為實証,后者多為虛証。現代人的自汗,多是心陰虛,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柏子養心丸。
盜汗。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症。其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狀。也有很多小孩因陽氣足,睡著后有輕微的盜汗,屬正常現象。
多汗頭暈。這可能是低血糖的表現,早期低血糖的表現有多汗、顫抖、乏力、頭暈和惡心。此種情況可選擇隨身攜帶糖果,遇到出現症狀的時候趕緊吃顆糖來緩解。
黃汗。有一些人出汗,白色襯衣上會留下黃色的印跡。流黃汗的人往往肝膽濕熱,肝火比較旺,容易發脾氣。因為肝火旺會引起肝功能減退或膽汁瘀積堵塞、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增高,當其隨汗液排出體外時,便可出現黃汗。
多汗消瘦。這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表現。甲亢會引起體重減輕、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齊、怕熱、餓得快、吃得多等。當然,多汗也是它的一個表現,對於這樣的情況就要注意情緒,避免過於激動和亢奮。
手心、腳心出汗。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進食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保持情緒的穩定也十分重要,中醫常說情志失調傷身。穩定的情緒有助於內分泌系統維持穩定,對於預防盜汗等不適症狀有不錯的效果。
總之,正常范圍內的出汗都無需擔心。但是,當身體出現異常的出汗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守護身體健康。(來源: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