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南頻道

高標准推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王 丹
2022年06月08日07:54 | 來源:河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標准推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鄭州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惠濟倉)。新華社發

編者按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果蔬、肉類、乳制品、水產品等生鮮農產品的消費需求顯著增長。日前,《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發布,把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提出建設農產品冷藏保鮮設施、完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等多項要求。圍繞這一話題,我們特邀專家進行解讀闡釋。

1 優化農產品冷鏈流通體系的切實之舉

記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對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作出了部署。如何理解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這一概念?加快推進這項設施建設,對促進“三農”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有什麼深遠意義?

於曉勝:冷鏈(ColdChain,GB�T18354-2021物流術語),是指根據物品特性,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使物品始終處於保持其品質所需溫度環境的物流技術與組織系統。對於農產品而言,從田頭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均需要溫度護航。其溫度從果蔬、花卉、乳制品等的冷藏區間(0°C—10°C),到肉類、冷飲等的冰溫保鮮區間(-2°C—0°C),再到速凍食品、低溫水產品的冷凍區間(-18°C以下),全程保証質量安全,減少腐爛損耗。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是實現全程冷鏈的重要載體,主要通過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預冷及配套設施設備建設,實現農產品在採收預冷、產后貯藏、加工、集散等環節始終處於適宜溫度控制環境,能夠有效降低農產品損耗,保持農產品品質。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銜接農業生產,服務居民消費,既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牽引性工程,也是保障民生、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法寶,加快這項設施建設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補齊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產地預冷、田頭市場、貯藏保鮮設施體系,能夠提高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水平,補齊“最初一公裡”短板。健全銷地冷鏈分撥配送設施體系,能夠優化城鄉冷鏈物流存量設施布局,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打通“最后一公裡”堵點。

優化農產品冷鏈流通體系,增加農民收入。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形成農產品流通的“蓄水池”,能夠延長農產品保鮮期,降低農產品產后損耗。依托田頭市場,拓展電子商務、農超對接、新鮮直供等銷售渠道,能夠實現擇期、錯峰、跨季銷售,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推動農產品消費升級,促進農業增效。高質量農產品上行,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質優物美農產品的需求,拓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功能,培育田頭市場、田頭工廠、集散基地建設,提升農業組織化、標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放大產業規模和外溢效應。

2 我省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不斷完善

記者:完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是“十四五”時期我省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請您介紹一下我省農產品冷藏保鮮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的情況。

於曉勝: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河南立足省情,科學謀劃、積極探索、開拓創新、服務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了集中連片、多點開花的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網絡。

冷鏈規模穩定增長。2021年,全省蔬菜、肉類、乳制品、水果等主要冷鏈產品產量為9742.27萬噸,重點行業冷鏈物流總額達到2266億元,增長10%,冷鏈物流貨運量達到7056萬噸,增長12%。速凍食品、鮮肉及肉制品分別佔全國產量的七成和一成左右,向省外輸出比例分別在60%和50%左右,冷鏈流通規模位居中西部前列。

冷鏈物流網絡初步形成。鄭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一批冷鏈物流專業園區加速發展,標准化、智能化冷庫建設應用水平穩步提升,建成投用肉類、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冷鏈產品指定口岸,“一中心、多節點、全覆蓋”的冷鏈物流網絡初步形成。初步估算,截至2021年底,全省冷庫總容量超過110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5%,冷藏車保有量突破2.3萬輛,增長12%。累計建成121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3萬多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物流服務網點覆蓋全部鄉鎮,行政村快遞服務覆蓋率達到90%。

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按照“產地初加工、產地冷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循序漸進推動設施建設,取得一系列成效。積極推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規范有效實施,截至2019年,累計投資20多億元,相繼在79個縣(市)實施冷鏈物流建設,共建設產地初加工冷鏈設施6627個,烘干能力41.89萬噸。2020年省財政共安排近6000萬元、市縣級財政投入近5億元資金支持全省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0億元以上,在大型水果批發市場開展冷鏈物流設施建設。2021年高質量建設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截至2021年底,全省立項項目1765個,中央財政投入3.9798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入約15億元,完工1692個,建成庫容約86萬立方米。

3 冷鏈流通率和設施質量仍有待提升

記者:在冷鏈設施和冷鏈物流方面,我省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

於曉勝:長期以來,農產品流通呈現跨地域、反季節的特征,“賣難買貴”“腐損浪費”等問題干擾著農業生產,損害了消費者和農民的利益。我省農產品冷鏈設施總量明顯不足,“斷鏈”“缺鏈”現象普遍存在,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面臨諸多困境。

設施結構性矛盾突出。城鄉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不均衡,部分地區存在同質化低價競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不同品類間冷鏈水平差異明顯。肉類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多,果蔬類設施少﹔城市經營性設施多,產地加工型設施少﹔大中型設施多,批發零售終端設施少﹔自建自用設施多,專業第三方社會化設施少。

農產品冷鏈流通率低。生鮮農產品產后預冷技術和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普及率較低。運輸環節溫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初級農產品流通大多仍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70%以上果蔬未進行預冷就進入流通環節,冷鏈運輸過程中斷鏈情況時有發生,產品質量安全還存在隱患。果蔬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環節的損失率在25%—30%,損腐浪費現象嚴重。

設施建設質量不高。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實施主體實力較弱,融資能力不強,項目建設緩慢。大部分沒有設施項目建設經驗,缺乏政府或者第三方監理的頂層設計,不重視設施及配套設備質量。農產品產后分揀、加工、包裝、倉儲、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設備購置率不高,尚未建立統一的運營規范標准,數字化裝備配備不足,信息化發展水平較低,運營效率、利用率不高。設施周邊產地市場發展滯后,農產品供求信息不對稱,產銷銜接還不夠緊密。

4 以高標准建設確保全省冷鏈物流全程不斷鏈

記者:按照《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推進我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保証居民吃到新鮮可口的農產品,應著力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於曉勝:確保全省冷鏈物流全程不斷鏈,高標准、高質量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科學布局、順利實施,必須堅持惠及民生、注重實效、協同推進、集群發展的原則,著力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著力推進農村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鄉村產業,聚焦優勢產業,突出集群成鏈。聚焦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區域公用品牌覆蓋區、脫貧地區以及“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持續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集中連片建設。在產業規模大、附加值高、冷鏈物流需求集中、冷鏈設施利用率高的特色農產品產地,鼓勵龍頭企業、產地批發市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改造、擴建或新建具有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的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緊密銜接周邊設施網絡,以市場為導向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集群集聚建設,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共享共用,協同推進田頭市場建設,發揮規模效應,促進區域內分散的冷藏保鮮設施資源合理配置。

著力拓展設施綜合服務功能。拓展一體化服務,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田頭市場+批發市場”等模式,推動形成集中倉儲、共同配送、倉配一體等新機制,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高品質生活需要。拓展新鮮直供服務,大力發展生鮮電商、蔬果宅配、前置倉、產地倉等新型流通業態,推行直銷配送、共同配送,提升農產品短鏈流通能力。拓展農商互聯服務,鼓勵農產品優勢產區企業到集散地區域設立交易配送專區,支持銷地和集散地企業到產地建立集配中心,推廣“移動冷庫+集配中心(物流園區)”“互聯網+移動冷庫租賃”“生產+倉儲+保鮮+銷售”等新模式。拓展線上線下融合功能,就近建設改造產地預冷倉,對接批發市場、加工企業和電商平台等,發展流通加工、電子商務等功能,培育品牌連接農產品生產基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和消費大市場,線上線下結合做好產地與銷地冷鏈銜接。

著力增強商品化處理能力。鼓勵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配備清洗、分揀、烘干、分級、包裝等設備,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率,提升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鼓勵在產地就近建設改造集配中心、產地倉等設施,建立銜接農村與城市、城市與城市間流通的跨地區農產品物流中心,探索引入產地移動型、共享型商品化處理設施,增強錯峰銷售能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把產業鏈增值收益留給農民。

著力優化基礎設施結構。加快建設產地預冷設施,鼓勵果蔬種植、畜禽屠宰企業選購適用型的冷水預冷、冷風預冷、真空預冷或混合預冷設備,解決產地源頭預冷普遍缺失問題。優化設施建設方向和服務品類,探索支持建設一批生豬、水產等儲存需求較大的冷鏈設施。完善末端設施建設,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系統網點密集、渠道下沉的優勢,依托供銷社基層網點、電商服務站、農民合作社等資源,大力推廣智能化移動式預冷庫的應用,打通冷鏈“最初一公裡”。探索建設具有集中採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冷鏈中轉基地,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各類農產品流通企業設立農產品銷售專櫃、專區、專檔,拓寬和穩定營銷渠道。探索“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模式,健全三級農村物流網絡,促進農產品出村進城。

著力完善冷鏈物流設施網絡。建設鄭州國際冷鏈物流中心。依托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鄭州國際陸港,開通加密國際冷鏈航線,拓展中歐班列(鄭州)冷藏集裝箱鐵路線網和腹地范圍,提升進口肉類、水果、冰鮮水產品等口岸功能,完善多功能、標准化、國際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國際航空和鐵路冷鏈物流樞紐。拓展提升鄭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功能,加強與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功能對接和業務聯通。建設區域性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支持國家物流樞紐、區域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依托交通區位優勢、食品加工生產龍頭企業、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大型批發市場,規劃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區,打造全國重要的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形成一批跨區域、廣輻射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分撥中心。健全城鄉冷鏈物流網絡。推動各地建設城市智慧冷鏈物流系統,改造建設農產品冷鏈自提櫃、儲藏櫃等終端配送設施。開展冷鏈下鄉,加強縣鄉冷鏈設施供給,在重點農貿市場建設一批標准化冷鏈集配中心。結合產業扶貧,集中建設一批果蔬茶、肉蛋奶等特色產業生產存儲、中轉冷藏保鮮設施,助力貧困戶增產增收。

著力構建智慧設施平台。建設“河南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引導扶持平台社會化公益性運營,實現資源發布、交易撮合、在線交易、車聯網、保險金融等服務,實現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資源整合。鼓勵運營企業推進信息化建設或信息系統的升級再造,並規范統一各信息系統之間標准接口,鼓勵運營企業間信息資源共享,實現信息資源對稱。提升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資源利用率,提高冷鏈物流運營效率。

著力完善設施項目推進機制。盡快出台項目建設實施標准和技術方案,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施工單位備案管理制度,明確施工單位的基本資質、材料採購、設備購置等最低要求,設置科學的評價標准。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門、監理機構、行業專家等組成的項目監管小組,全過程監管項目材料質量、工程設計、設備查驗等,加大項目監管力度。嚴把項目補助核定關,依據實施方案確定的分類分級補助標准核定庫型庫容。制定激勵機制,調動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財政資金流向主體較強、市場急需的地方,打造樣板工程。健全項目運營評價機制,建立投產后定期跟蹤考核制度,確保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功能先進、運轉安全、效益良好,實現全程可監管、可追溯、可視化。

著力強化設施統計監測。建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統計監測制度,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日常運行監測和分析研判。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大數據統計監測,實時監測全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資源分布、貨量流向、物流效率、物流價格等數據,確保統計時效性和准確性。推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運營企業監測全覆蓋,強化農產品冷鏈運輸全過程跟蹤監測。推進與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的合作,加強行業發展預測和研究分析。建立政府協調指導、行業落實推動、企業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對統計分析工作的組織協調。

本報記者 王 丹

嘉 賓 於曉勝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黨委書記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

●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

●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

●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整縣推進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促進合作聯營、成網配套

《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出

●推進鄭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支持洛陽、新鄉、商丘、漯河等省轄市爭創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培育10個左右省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依托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10個左右國家農產品產地倉儲冷鏈設施建設試點縣

●加快標准化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等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省冷庫庫容達到2000萬立方米

(責編:霍亞平、黃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鄭州800噸新鮮蔬菜馳援上海
  • 河南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將統一"換裝"
  • 信陽萬畝茶山披綠裝 毛尖採摘正當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