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逐夢奮斗,共塑一城人的幸福生活

4月17日,林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在林州上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人們於這場春天的盛大“智會”中筑夢未來,激發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礡力量。
永葆“中國建筑之鄉”金字招牌
“我們要全面加強職業教育,引進中高級技術人才,鞏固和加強新型建筑人才隊伍,推進建筑產業這項富民產業轉型升級,永葆林州‘中國建筑之鄉’的金字招牌。”林州市人大代表、五龍鎮嶺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郝合興提出了這樣一項議案。
20世紀80年代,高中畢業的郝合興外出搞建筑,經過打拼創辦了自己的建筑企業。1997年,嶺南村50多名黨員一致投票,推選郝合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5年來,郝合興一分錢工資不領,反倒從自己的建筑業收入中拿出錢支持扶貧濟困和多項公益事業,先后捐款3800余萬元。他做的好事一件件、一樁樁,百姓數也數不完。
郝合興還打好“勞務輸出牌”,鼓勵村民到他的建筑公司打工學技術。在他的扶持和帶動下,郝海錄、張軍方、張相學等一大批致富能手脫穎而出。如今的嶺南村,已有建筑工隊16支,建筑公司7家。
郝合興是“中國建筑之鄉”林州市的一名杰出工匠。回顧林州的發展史,林州建筑強市富民,貢獻突出,每一步都有建筑業的支持和貢獻,每一步建筑業都發揮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建筑業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持續改善民生的支柱作用、保障作用更加突顯。目前,60%的林州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從事建筑業,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來自建筑業,居民銀行存款余額的60%得益於建筑業。建筑業名副其實成為林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特色產業。
2015年10月27日,林州市榮獲“中國建筑之鄉”的金字招牌。這是紅旗渠工匠代代接力、持續奮斗共同鑄就的金字招牌。
筆者從林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了一組驕人的數據:近5年,林州市在發展建筑業中堅持項目為王、引育並重,產業轉型積蓄新動能,建筑業實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建筑企業數量由2016年的613家增至1300余家,其中特級、一級企業84家,產值突破百億元企業2家。4家企業上榜全省民營企業100強,9家企業入選全省民營企業現代服務業100強。積極推進建筑工業化發展,建成建筑裝備材料產業園標准化廠房4.7萬平方米,遠鵬玻璃、天洋新材料等4家入園企業加快建設。2021年,林州市完成建安產值1600億元、稅收(全口徑)32億元,較2016年分別增長52.4%、191%。“林州建筑工”榮獲全國行業引領類勞務品牌。
“兩山”理論潤澤好日子
“從發展思路、資金、場地多方面支持民宿旅游,借助綠水青山打造金山銀山,我向林州市領導和人大代表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相信我們這一帶的民宿旅游一定會更紅火。”4月17日中午,在林州市黃華鎮魏家庄村,民宿小院老平農家院的主人程瑞平熱情地向就餐的游客介紹。
“想吃林州特色飯,請到我們魏家庄村來。”程瑞平喜歡發抖音,她時刻不忘為自己的村庄打廣告。
近年,魏家庄村利用當地的山水資源和臨近風景區的地利優勢發展特色農村產業,村集體出資成立農家樂合作協會,採取“村集體+協會+農戶”的模式,培育發展了20多戶農家樂,目前農家樂產業初具規模,年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營業額突破2千多萬元。
生態發力,產業引領,實干興業,實干興邦,黃華鎮堅持項目帶動、示范引領不動搖,先后引進止方擔子坡民宿改造、魏家庄鄉村振興振興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注入了發展動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借山水美家園,借山水興產業,借山水造福百姓,“兩山”理論在紅旗渠畔的成功實踐,催生出了富美林州、幸福家園。
林州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近5年,該市文旅產業提質增效顯著。萬泉湖、中華古板栗園創成國家4A級景區,全市A級景區達到12家。投資5.2億元,實施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景區基礎設施升級改造,5A級景區品質進一步提升。太行山森林運動公園、蒼溪花街、淇淅裡小鎮一期等一批旅游項目建成開放。研學旅游蓬勃發展,投資5億元的紅旗渠精神營地建成開營,累計接待學生7萬余人次。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國字號”旅游品牌達到40個。累計接待游客4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75億元。
民生為重共謀百姓福祉
“我家在城裡買了房子,孩子能在城裡的小學享受良好的教育,我也在城裡務工,我覺得我家很幸福。”林州市“兩會”召開前夕,林石板岩鎮一山村的村民劉海平在接受該市一位領導關於文明城市建設的訪談時這樣說。
劉海平道出的是心聲,有著相同幸福感的何止她一家。
筆者從林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獲悉,5年來,林州市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為重,群眾福祉實現新提升。
在教育方面,該市投資35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18所,新增學位10860個。該市首家高等院校林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成招生。
在社會保障方面,該市扎實推進“人人持証、技能河南”建設,累計新增城鎮就業6.3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74億元﹔完成返鄉農民工創業3.46萬人,獲評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市)﹔發放低保金2.44億元,保障困難群眾400余萬人次﹔發放救助款物1.19億元,受益群眾12.6萬人次。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履職盡責出於情懷,也源於責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紅旗渠精神傳人永遠銘記初心和使命。腳踏熱土,有情懷更有踔厲奮發的底氣。仰望星空,有夢想更有繼往開來的行動。(林州市委宣傳部 劉劍昆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