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金堤河安瀾的“台前答卷”

黃河台前段是黃河出河南省的最后一段,處於黃河低灘區“豆腐腰”的下端,是游蕩型向彎曲型過渡河段。入汛以來,黃河和金堤河上游連續強降水,金堤河上游12縣澇水匯集台前,台前縣面臨南防黃河,北防金堤河,中防內澇的“三線作戰”壓力。
台前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把防汛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所有縣級領導干部全部分包河段,一線指揮參戰,180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9個鄉鎮機關全體人員,372個行政村所有青壯年勞力“汛”速集結,頂風冒雨,嚴防死守,晝夜奮戰,在抗洪搶險救災一線踐行初心使命,經受住25年以來黃河台前段最大過境流量的嚴峻考驗,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安全指數、幸福指數,堅決做到確保不漫灘、不決口、不死人,確保了黃河、金堤河安瀾。
突如其來的暴雨一場接著一場。
黃河水位猛漲,9天內發生3次編號洪水,流量高達5000個以上,創歷史新高,9處生產堤偎水,6處險工告急。
金堤河上游十二縣澇水滾滾而來,遠超警戒水位,10處險工險點有潰堤風險。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場,防汛刻不容緩。
一場上下聯動、勠力同心的黃河、金堤河防汛抗洪保衛戰就此打響……
白鋪大決戰
10月2日下午2時許,黃河夾河鄉白鋪段,雨疾風驟,大溜搖擺不定,卷起一個個恐怖的漩渦。
低聲咆哮著的洪水,猛烈地撕咬著生產堰,掏空了靠河的一邊,40多米水泥路出現裂縫、坍塌,情況十分危急。
正在巡堤的白鋪村黨支部書記孟召春發現情況不妙,迅速騎上摩托車向村裡駛去。
路上,孟召春一手握住車把,一手用手機向鄉裡分管領導、河務部門負責同志打電話,由於心急和路面不平,摩托車一下子跌到路邊澇水坑裡。來不及多想,孟召春猛地躍起,拉回摩托車,一口氣開到村室。
“保生產堤!保灘區!”大喇叭一響,全村壯年勞力齊出動,瞬間集合起400多人的隊伍,拿著編織袋、鐵锨、棍棒等,一路跑向險點。
一個個沙袋投入水裡,轉眼不見蹤影。水越來越大,大家也越來越著急。
“下木樁、拉鐵絲、鋪塑料布!”孟召春根據之前演練過的防汛知識,果斷下令。
參與搶險的村民們與聞訊趕來的夾河鄉機關干部齊心協力,暫時控制住了水勢。
縣河務局、水利局等部門救援力量陸續到達,經專業人員指揮,隨即又進行拋石頭、扔樹木,搶險隊員連夜施工,黑夜的點點燈光下,隆隆的機械聲與風雨雷鳴聲交相輝映,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晨5:30,40米最險段得到加固,大家才感覺餓了,開始輪流吃飯。
“當時情況萬分危急,隨時都有決口的危險,眼看生產堰不保,如果我們后退一步,不但村民辛辛苦苦種植的庄稼不保,還將威脅黃河大堤安全,后果不堪設想。”站在寒風呼嘯的黃河岸邊,孟召春回憶起當時情景,仍心有余悸。
馬不停蹄,白鋪、姜庄等附件6個村的村民與夾河鄉機關干部、縣河務部門人員共計800多人,利用3個晝夜,對出險點兩邊約800米的生產堰進行整修,控制住了黃河水流勢。
鄭冬梅、王麗娟等幾名夾河鄉機關女同志,也和男同志一樣,連續4天吃住在堰上,來回穿梭於1300米長的險段,帶領各段排查人員以50米為一段,重點對沿河堤跌窩、滲水、裂縫、管涌等險情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排查,不留盲區、不留死角,及時做好台賬記錄,發現隱患第一時間進行妥善處置。
“一連多天沒見孩子一面,孩子想媽了,就和孩子視頻一下。”王麗娟簡短而又質朴的話語裡,既飽含慈母的柔情,更多的是防汛責任的巾幗擔當。
聞“汛”而動,向“險”而行。1800余名縣直機關黨員干部“汛”速集結,勇當先鋒,24小時在崗值守,風雨無阻地認真開展巡堤、勸導、除險等工作,黨員沖在一線,與群眾戰在一起,凝聚起防汛救災的強大合力。
和黃河白鋪段一樣,在台前縣百余裡綿長的黃河沿線,守護在黃河岸邊“安營扎寨”的上萬名黨員干部群眾,在暴風雨中晝夜巡堤查險、扛沙袋、下木樁、鋪油布、搬石頭、加固堤防,度過了20多個不眠之夜,確保了9段黃河河段偎水生產堤安然無恙,守護住了一方平安。
黃河安危牽動著各級領導的心。省政府副省長武國定,濮陽市委書記楊青玖、市長萬正峰,以及省、市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多次到台前一線指揮督戰。台前縣黃河抗洪前線指揮部設在張堂險工,縣委書記王俊海、縣長李志華及分管領導坐鎮一線,每個防洪工程和偎水生產堤安排至少一名副縣級領導干部駐守,鄉鎮書記、鄉長全部駐守黃河防汛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和群眾干在一起、苦在一起,鼓舞了黨員群眾的堅強斗志,贏得了秋季黃河防汛抗洪的全面勝利。
師庄保衛戰
10月3日凌晨,值班人員發現金堤河師庄段出現滲漏險情,部分段位薄弱塌陷,決堤隨時可能發生。
十萬火急!打漁陳鎮黨委政府立即啟動防汛預案,短短20分鐘,迅速組織了一支由全體機關干部、村“兩委”成員、民兵、志願者等組成的320余人搶險隊伍,趕赴師庄參加搶險。
同時,鎮機關干部李琳和師庄村黨員干部一起,組織群眾疏散撤離,攙扶老人、背東西,一會也不舍得停下來,用她自己的話說,“能多搶出一袋米,多背出一袋面,群眾的損失就少一點。”雨水、汗水浸透了衣衫,李琳渾然不知。
此時,金堤河水位已遠超警戒水位,水流湍急,扔下去的沙袋,隨即被沖走。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了,卻看不到明顯進展,大家都急得捏了一把汗。
分管金堤河防汛工作的鎮機關干部徐龍峰果斷決策,對滲漏處進行蓄水圍擋,以保持內外水壓平衡,防止滲漏洞口擴大帶來更大隱患。
縣主要領導帶領縣水利、城管等部門搶險隊聞訊趕來,和打漁陳鎮、金堤河師庄段縣直部門值守人員,跑步投入戰斗,裝沙袋、背沙袋,爭分奪秒加固堤防。
8輛大鏟車,長臂揮舞,機聲隆隆,轉眼間,聳立起一道新的堤壩,靠水一邊是碼得整整齊齊的沙袋。
經過5個多小時的徹夜奮戰,推土一千兩百立方余土,投入8000袋土,圍擋約400平方米,終於控制住了險情。
金堤河高廟段告急、李皮匠段告急、張庄閘提排站出現險情……
哪裡有危難哪裡就有鮮紅的黨旗,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共產黨員。
61個臨時黨支部迅速組建,85個黨員搶險隊當即成立,1200余個“黨員責任崗”現場設立,嚴格落實“在崗、在職、在責”防汛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要求,與鄉村干部齊心協力帶領群眾密切監視汛情、預警信息,及時上報,確保一旦發生險情,能夠迅速響應,充分做好搶險突擊各項准備工作,在黃河、金堤河沿岸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守護住了全縣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雙搶”大會戰
又到一年種蒜季,台前縣吳壩鎮大蒜種植基地,村民和當地黨員干部們正展開生產自救,隨處可見種蒜的繁忙場景。
秋汛期間,該鎮在抓黃河、金堤河防汛的同時,組織全體服務區書記、包村干部到崗到位,深入一線開展農田排澇工作。各村成立農田排澇小分隊,各村黨員干部示范帶動,沖鋒在前,緊急疏挖農田、低窪地區排水溝渠,清除雜草、樹木、雜物等阻水障礙物,打通農田積水外排管道,調集挖掘機、抽水泵晝夜不停抽排農田澇水,以利於機械及時下田收獲和播種,為群眾秋收秋種保駕護航。同時,組織各村通過村頭大喇叭、微信群及時推送天氣預報、農業常識等相關信息,並科學調配排澇和農業機械,指導農戶利用好晴好天氣,實行人機結合、突擊搶收搶種,最大程度降低降雨造成的損失,確保了“三秋”生產扎實有序推進。
在孫口鎮孫碼頭村、奎西村的農田裡,村民正忙著整地播種小麥。縣農技專家正在田間地頭,指導群眾抓住天氣有利時機搶種,確保不誤農時。
“忙完排澇忙秋收,忙完秋收忙秋種。我們抓住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組織鎮村干部、黨員群眾齊上陣,全力開展搶收搶種,積極做好晾晒烘干工作,最大程度減少了群眾損失,為明年夏糧豐收打好提前仗。”該鎮機關干部石建永說。
孫口鎮以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載體,組織發動黨員干部,建立6支“雙搶”突擊隊,調集50余台農用運輸車、8台青儲收割一體機等機械物資,同時邀請農業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蹲點包片、指導技術,幫助群眾秋收、搶種冬麥,確保顆粒歸倉、快收搶收、快種搶種。
為最大限度降低黃河、金堤河汛情和持續不斷降雨給台前縣的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台前縣委、縣政府不等不靠,積極動員組織群眾抗災自救,開展搶收搶種“雙搶”大會戰,實施鄉鎮干部、駐村隊員包村入戶,採取邊排水邊收獲方式,與群眾一起搶收搶種。針對無積水連片地塊,充分利用降雨間歇期,動員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機械化作業,督促小散地塊組織人力採取多種方式搶收。縣農業農村局由班子成員帶隊,組織農技專家深入全縣9個鄉鎮,指導幫助群眾做好秋糧收獲、晾晒,防止糧食作物霉變,並督促及時倒茬耕種小麥,確保應收盡收、應播盡播,讓黨旗在秋收一線高高飄揚。
截至10月24日,該縣總共排澇133335畝,剩余積水面積11805畝﹔秋作物已收獲285056畝,整地42830畝,播種10590畝。
戰場即考場
夜幕降臨,搭建在孫口鎮黃河抗洪搶險前線指揮部的值守帳篷裡,依然亮著一盞盞燈,密密麻麻的蚊虫圍著燈火飛舞。
孫口村黨支部書記丁萬龍正在這兒值守,利用晚上的空隙時間,清點防汛物資,整理當天的巡堤查險記錄。
33歲的丁萬龍,身先士卒,堅持在一線值守,每天徒步巡堤12公裡。10月3日,他積極應召奔赴金堤河師庄村段參加防汛搶險工作,累計搬運沙袋上百袋,圓滿完成搶險救援任務。
在將軍渡碼頭,57歲的老黨員孫剛文用手電筒查看堤段有無滲水險情。“看到黃河水位這麼高,我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共產黨員在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為黨和人民盡一份力量。”防汛以來,孫剛文向村支部主動請纓,認領防汛責任段。
關鍵時刻的關鍵擔當。在金堤河高廟段防汛抗洪搶險中,城關鎮機關干部馬兆軍帶領責任段內科級干部、服務區書記、包村干部連續奮戰一晝夜,搶修金堤河高廟段陷坑。一次又一次的巡堤除險,一次又一次的加固險工險段,早已干澀嘶啞的嗓音、沾滿泥土的雨靴、被雨水打濕的衣服,是他日夜堅守、奮斗在防汛一線的最美見証。“多一袋土,陷坑就早一點填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就多一份保障,群眾把命交給咱,咱可得看好堤!”馬兆軍說。
“媽媽,你晚上回家嗎?我不想再吃方便面了,我想喝玉米粥”。電話中傳來兒子囁嚅的哭泣聲,電話這頭的她馬樓鎮劉樓服務區書記劉玉國瞬間淚流雙頰,但她毅然挂斷了電話,繼續巡堤查險……
9月30日夜和10月2日夜,面對兩處可能發生溢水的險段,吳壩鎮組織機關全體男同志和部分民兵,連夜利用沙袋進行了加高加固。玄先雲同志放棄了作為女同志可以不參戰的選擇,和男同志一道裝沙袋、固沙包、捆鐵絲。她手腳並用,使足力量,完全看不出女同志的文弱。
看到沖鋒舟被濱河步道護欄擱淺,無法安全到達浮橋拆除現場,縣城市管理局機關干部魯加燦迅速脫掉上衣和褲子,跳進冰涼的水中,河水已漫過他的肩膀且水流速度較快,他逆水拖拽著沖鋒舟,一步一步護送工作人員至浮橋上,和大家一起在預定的時間內全部拆除完畢,保障了汛期園內設施和河道的安全。
10月3日,吳壩鎮張庄入黃閘一帶出現險情,年近 50 歲的縣城市管理局機關干部李玉祥,帶頭扛起沙袋徑直奔向險情點進行封堵,工作人員見狀,紛紛扛起沙袋跟在他的身后,形成了長長的沙袋運輸大軍,歷經近一天的時間,終於壘起了一道防洪牆。
靳秀婷、尹金花等孫口鎮孫口村的普通村民,每天一早就准備好食材,經過大半天的忙碌,蒸好鍋餅、包子、花卷,熬好小米粥、胡辣湯,再煮上一鍋雞蛋,每天晚上 11 點送到防汛執勤點。
為激勵各級干部和廣大黨員在防汛救災中不畏艱險、勇於擔當,台前縣因勢利導,建立防汛抗洪干部表現紀實機制,把防汛救災工作作為考驗鍛煉和識別干部的試金石,作為干部踐行初心使命的主陣地,作為錘煉干部作風的主戰場,營造了擔當作為、勇當先鋒的濃厚氛圍,一大批優秀干部在防汛一線脫穎而出,凝聚起打贏防汛救災攻堅戰的強大合力,筑起了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確保了黃河、金堤河兩河安瀾,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台前縣委宣傳部 王為峰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