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老子文化論壇在河南靈寶函谷關舉行

【查看原圖】

開幕式活動 王玉興攝

人民網三門峽6月10日電(記者王玉興)函谷雄關、巍然聳立,群賢畢至、千古文章。6月10日,第五屆老子文化論壇在老子著述《道德經》所在地——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舉行。陳鼓應、王中江、詹石窗等知名專家學者現場解讀《道德經》,共同演繹一場思想碰撞的文化盛宴。

本屆論壇以“老子文化·中國哲學·東方智慧”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通過對《道德經》與社會治理、黃河文化、生態文明、文旅融合的深入探討,全面挖掘老子文化蘊含的思想精髓和時代價值。

上午8時,參加論壇的嘉賓手持《道德經》竹簡,來到函谷關關樓廣場,身著古裝的關令尹喜及士兵扮演者,開關迎賓。嘉賓們進入函谷關,登高望遠,撫今追昔,他們簽字留念,參觀《道德經》藏書,現場體驗感受“名人名關名著”的經典魅力。

函谷關下,200名學生與來賓共同誦讀了《道德經》經典篇章。

在隨后舉辦的第五屆老子文化論壇主論壇上,北京大學教授陳鼓應作了題為《老子:中國哲學的開創者》的主旨演講。他從哲學理論、倫理思想等方面對老子思想進行了闡述。他指出,道家視野、天道人事雙向互通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子的哲學思考,對中國古代哲學具有開創性作用。

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詹石窗作了題為《<道德經音誦>的緣起、旨趣與文化養生述論》的主旨演講,圍繞《道德經音誦》與“文化養生”“藝術養生”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他說,《道德經音誦》是貫徹道家文化養生理論進行的音樂實踐成果。《道德經音誦》從整體上把握文本思想脈絡,以“道、德、善、靜、安”五字真言概括《道德經》乃至整個道家體系的文化價值觀。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鄭開作了題為《老子哲學的世界歷史意義》的主旨演講,從道家哲學的現代性等方面對老子哲學的意義進行了闡述。他說,道家哲學是會通中西方哲學的橋梁,也是深化儒家哲學研究的導引和媒介。

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所著《道德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千百年來,《道德經》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連通中外、橫貫古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影響著不同國度、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人們,成為“東方智慧的結晶”“永不枯竭的井泉”。

近年來,三門峽和靈寶市充分利用老子、《道德經》、函谷關等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IP和精神標識,以老子誕辰紀念活動、《道德經》文化藝術周等為載體,深入挖掘老子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積極構筑老子文化智慧聖地,建設老子文化保護高地,打造老子文化產業重地,發展老子文化合作寶地,為推動老子文化從黃河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屆論壇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文物局和三門峽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國內外研究老子文化的嘉賓學者以及媒體記者近千人參加論壇。 

【1】【2】【3】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2021年06月10日16:37
分享到:
(責編:侯琳琳、徐馳)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