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勢喜人的辣椒 黃莎 攝
“今年辣椒價格不錯,最高時一斤7塊多,一畝地賣個四五千塊錢不成問題。”最近,漯河市臨颍縣中集村朱志峰喜上眉梢。
朱志峰,50多歲,精瘦干練,是周邊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今年承包了360多畝玉米、300多畝大豆、200多畝辣椒。
“這日子能過!多虧了政府兜底,俺才敢大膽干。”
說起特色種植,朱志峰頭頭是道。“俺這兒土壤適合辣椒生長,這些年政策好,種植面積越來越大。”
近幾年,特色種植讓不少農民嘗到“甜頭”,但風險卻比糧食作物高。如何才能大膽的干?早在去年,臨颍縣政府開始實施辣椒特色種植投保方案,地方財政補貼特色種植業品種,辣椒每畝保費70元,保額1400元。根據臨颍縣農業保險扶貧資金補貼政策,貧困戶辣椒保費由縣財政給與全額補貼。
杜曲鎮大車張村種植大戶張濤,早在2018年流轉一多百畝土地種植辣椒,本想著辣椒價格不低,穩賺不賠。可誰想,去年秋收時節,由於天氣原因二十畝辣椒發生了日灼病,減產損失近3萬元。
辣椒減產,張濤並不著急。原來在育苗時,張濤就投了保。經過中原農業保險和縣農業局等第三方的實地勘察、評估、定損等各項環節,最終張濤獲得賠款一萬五千元。
“種地就是這,存在各種風險。好在現在保險種類也多,降低損失。不然誰能經得住。”張濤笑著說,“現在大家意識都強了,每到該投保的時候都主動打電話咨詢,就怕自己漏了。手中有‘保’,心中不慌。”
有了“保障”,農民更有底氣。近年來,該縣把辣椒產業作為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的一個重要支撐,加大科研投入,延伸產業鏈條,辣椒產業迅猛發展。目前,臨颍辣椒種植面積突破40萬畝,其中標准化麥椒套作種植區約30萬畝,帶動全縣農民整體年均增收10億元,成為豫中南地區最大的辣椒產銷基地。
“今年的保費比往年低了不少。”因保險得到“保障”的種植大戶何德甫,按耐不住激動插話到,“今年政府推出了特色農業保險試點。像我們種植辣椒,市裡補貼30%,縣裡再補貼40%,俺們自己就負擔30%,等於政府替我們買單嘛。”
何德甫說的“政策”是今年8月份,漯河市下發的關於特色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文件,選擇辣椒、香菇等特色農產品,開展試點工作,力爭到2021年,為特色農業提供風險保障6.8億元。
“找准‘產業興旺’切入點,全力為特色產業‘護航’。”中原農業保險漯河市分公司負責人方曉燕說,方案實施后,我們迅速落實臨颍縣辣椒特色產業保險。目前投保面積11.4萬畝,實現保費798.79萬元。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做出了探索。”
“我們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今年7月份,與漯河市政府簽訂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合作協議,打造‘363’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實施。”中原農險河南省分公司負責人杜亞輝說,這是全國首個保險公司為地方政府定制化提供產業鏈金融服務、農村普惠金融服務與普惠健康一攬子保險服務的項目。
同時,該公司還探索開展“政銀擔保企”合作生豬養殖產業險項目,目前首批試點項目已在舞陽縣落地,實現了“保單增信+融資貸款”的有機結合。
“未來將為漯河市量身打造特色農產品品質保証保險、農產品質量責任保險產品,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積極參與農產品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助力地方品牌建設。”杜亞輝說。(楊曉娜 黃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