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鷹城故事”之七:

韭菜小鎮的“生意經”

【查看原圖】

 

編者按:5月27日至28日,“脫貧攻堅走基層 小康路上看變化”央媒省媒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平頂山。經過兩天時間的採訪,我們真實感受了鄉村旅游產業帶給群眾的變化、見証了現代旅游產業的活力和傳統養殖的“復興”、看到了科技帶給現代養殖的變化﹔ 體會到新農村的變化和鄉村旅游的魅力。即日起,我們推出脫貧攻堅的“鷹城故事”系列報道,見証平頂山實實在在的變化。

人民網平頂山6月8日電(智泓)“中國的韭菜看平頂山,平頂山的韭菜看任店鎮。”沒去過平頂山葉縣任店鎮的人,大部分會認為這是“夸海口”。可是當你看到任店鎮月庄村韭菜種植基地后,你就會打消疑慮。

這個小村,不但有1300多畝韭菜園,更有“中國韭菜文化館”,還有與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城建學院等高校合作的農藝研究項目,將任店鎮打造成了“韭菜小鎮”。

葉縣任店鎮是農業鎮,一無資源,二無工業企業,村民多外出務工。如何實施鄉村振興,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色種植成為了當地發展共識。

2014年,平頂山市園藝科學研究所搬遷至任店鎮后營村,以后營為中心,流轉土地培育良種向全國銷售,並建起科研樓、現代化的組織培養室和平頂山農業系統第一座恆溫庫。

月庄村距研究所的育種基地約3公裡。2018年,市園藝科學研究所在月庄村流轉1300多畝土地種植韭菜,村集體也入股參與。

“種韭菜能行嗎,賣不了怎麼辦?”

月庄村57歲的脫貧戶鄭永林心有疑慮。種了一輩子的小麥玉米的鄭永林,深知種地掙不了啥大錢。於是,不能出遠門的他,在從事村公益崗位活動之余,特意到韭菜田地裡打工,並暗地裡扳著指頭算賬。

2019年,是1300畝流轉土地的收獲首年。“這是我大開眼界的一年。”鄭永林說。當年,一畝韭菜收了兩茬,每茬2000多公斤,每公斤低的賣兩塊多,最高賣到5塊,一畝地又收了60公斤種子,每公斤種子回收價為40元。刨掉種植成本和人工費用,怎麼算每畝也得淨掙8000元。韭菜能生長3年,第二年又能省出每畝近千元的栽植成本……

研究所創始人馬金海說,如果不賣種子的話,一年可以收七八茬(冬天可以蓋棚),一畝地能收獲12噸韭菜。

當年,該村入股分紅20%。目前,該基地培育面積僅在任店鎮就有3000多畝,在平頂山市的面積達1萬畝。

該所在培育抗病毒種子的同時,探索出了綠色生產模式,於2018年獲得了久星牌綠色產品稱號。憑著這一稱號,他們的韭菜產品快速推向國內市場。雖然韭菜產品俏銷,但國內大客戶需要規模提供,而基地的韭菜生產規模還達不到。

任店鎮及葉縣政府獲此情況后,鼎力支持其擴大規模。目前,任店鎮36個村庄均已謀劃出土地,今年麥收后韭菜面積將從目前的3000多畝擴大到5000畝。到今年秋收后,韭菜種植面積還會進一步擴大,預計到年底增至1萬畝以上。

葉縣政府也實時作出規劃,將在任店鎮打造一個韭菜市場,將其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韭菜集散地。

本著一鄉一業的發展宗旨,今年開始,葉縣用政策引導,針對特色種植,梳理出了五大產業,其中韭菜位列五大產業之首。為助推韭菜產業健康發展,該縣派出一名縣委常委和一名縣級領導主抓。不久前,出資總額達2000萬元的河南韭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統一組織採購供應成員(36個村)所需的農業生產資料、收購和銷售農產品,引進新技術新產品,開展農業技術交流。

在這一政策的推動下,任店鎮相鄰的九龍、昆陽和田庄3個鄉(街道)今年也開始有規模的種植韭菜。

為佔領韭菜高端市場,市園藝科學研究所又投資了韭菜深加工生產車間,專門對韭菜進行真空包裝,貼上商標后進入上海等地的高端市場。

在該研究所院內,一座投資200多萬元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展示區也即將建起,分為研發種子、實物品種和無土栽培3個展示區。另外,該所與河南農大、河南城建學院等多所高校合作,正在上馬韭菜精油、脫水韭菜、韭菜粉等深加工項目。目前,韭菜挂面已經問世且投放市場。

今年,任店鎮獲得了18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尤其要高標准打造韭菜培育基地,實施滴灌工程,最終實現水肥藥一體化灌溉,同時對基地進行綠化美化,建成觀光農業示范園。此外,韭菜博物館也已經列入葉縣的發展規劃。

【1】【2】【3】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2020年06月08日15:19
分享到:
(責編:侯琳琳、辛靜)
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關注河南頻道微信平台